虎牢关被联军攻破的消息,如同平地惊雷,瞬间传至洛阳!这座东汉两百年的都城,顿时陷入一片前所未有的恐慌和混乱之中。
董卓败军仓皇逃回洛阳,带来的不仅是军事上的惨败,更是政治上的彻底崩溃。昔日不可一世的相国,如今盔歪甲斜,面色铁青,在残兵败将的簇拥下逃入城中,立刻下令紧闭所有城门,全城戒严。然而,败军之将的狼狈,如何能瞒过洛阳百万军民的眼睛?恐慌如同瘟疫般迅速蔓延开来。
皇宫之内,更是乱作一团。年幼的汉献帝刘协吓得瑟瑟发抖,宫女宦官哭喊奔走。董卓闯入宫中,粗暴地命令皇帝及后宫嫔妃、朝中公卿大臣即刻准备“西狩长安”!美其名曰“暂避兵锋,以图后举”,实则是欲挟持朝廷核心,退守关中老巢,负隅顽抗。
“相国!洛阳乃国都,宗庙社稷所在,岂可轻弃?当集结兵力,背城一战啊!”有老臣泣血劝谏。
“背城一战?”董卓狞笑,一脚将其踹翻,“关东鼠辈数十万,虎牢天险已失,洛阳无险可守!留在此地,等死吗?速速准备!违令者,斩!”
屠刀之下,无人再敢多言。整个朝廷,在董卓的淫威下,被迫开始一场仓皇的大迁徙准备。宫中珍宝、典籍、仪仗被疯狂装车,公卿大臣及其家眷被强令随行,稍有拖延者,便遭屠戮。洛阳城内,哭喊声、呵斥声、兵甲碰撞声混杂一片,昔日繁华的帝都,俨然成了人间地狱。
与此同时,联军在虎牢关稍作休整,清理战场,安抚伤兵,便浩浩荡荡向洛阳开进。沿途州县,望风而降,几乎未遇任何抵抗。联军兵锋直指洛阳,士气如虹。
联军中军大帐内,气氛却与表面的胜利截然不同。攻克虎牢关的巨大功劳,如同一块肥肉,引来了无数觊觎的目光。
盟主袁绍志得意满,已开始以“匡扶汉室第一功臣”自居,盘算着进入洛阳后如何掌控朝局,排挤异己。其弟袁术,更是骄横跋扈,四处抢夺战利品,扩充实力。曹操、孙坚等有识之士,则忧心忡忡,担心董卓狗急跳墙,祸害洛阳,更担心联军内部因争功夺利而内讧。
刘隆冷眼旁观这一切。他深知,历史上董卓撤离洛阳时,曾纵火焚烧,劫掠一空,造成空前浩劫。而联军入洛阳后,也因内部矛盾迅速瓦解。他必须早做打算。
“奉孝,志才,董卓西逃,已成定局。然其撤离前,必行焦土之策,洛阳恐遭大劫。我军当如何应对?”刘隆问道。
郭嘉沉吟道:“主公,联军各怀鬼胎,追击董卓恐难齐心。当务之急,是尽快进入洛阳,尽可能保全帝都,收揽人心。同时,需警惕袁本初、袁公路等人过河拆桥。”
戏志才道:“可派轻骑先行,探查洛阳动向,若有机会,或可尝试迟滞董卓破坏,但不可孤军深入。”
法正则道:“正以为,主公可上表朝廷(虽被挟持,程序要有),陈明破关之功,并请旨安抚洛阳百姓,抢占大义名分。同时,暗中联络洛阳城中心向汉室之士,以为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