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善化众生皆平等 清净法身证菩提(四)

达摩祖师回答道:‘没有功德。’

梁武帝赶忙追问:‘为什么没有功德呢?’

达摩祖师便缓缓说道:‘世间所有看似繁华绚丽的事物,实际上都如同浮云一般转瞬即逝,无法真正触及到灵魂的深处。福德与功德之间存在着显着的差异。仅仅在表面形式上进行布施、做善事,只能带来一时的满足感,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在品质的升华。如果不能够深刻地自我反省,觉察自身的问题,唤醒内心潜藏的良知,那么即便拥有再多的财富或者再高的名望,也无法填补心灵上的空虚。’”

接着,达摩祖师又以温和的语调进一步阐述其中的道理:“在修行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学会放下那些外在的包袱,回归到自己的本心和本性,去寻觅那片清净的精神家园。只有通过不断地进行内在修行,持续磨砺个人的品德与行为,才能够达到真正的功德境界。否则,无论外在表现得多么光鲜亮丽,内心终究还是会处于混沌迷茫的状态。”

“我们需要学会放下外在负担,回归本心本性,找到那片清净之地。唯有通过内在修行,不断磨砺个人品行,才能够达到真正功德境界。”宇辰喃喃自语着,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思绪也随之飘向了一个深邃的话题。

“就如同《黑神话·悟空》里的孙悟空,他在追求自我觉醒、努力证得佛果的历程中,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有着一段探寻真理、实现自我升华的旅程。”宇辰有感而发。

“没错。”老者微笑着,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无论是遭遇外界的重重挑战,还是面临内心的种种困惑,都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去实践,最终实现精神层面的成长与突破。”

宇辰接着阐述道,“就像悟空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最终领悟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找准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实现了自我价值。”

“的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其实有着数不清类似的经历,也蕴含着诸多启示。只要我们有勇气直面真实的自我,敢于挑战自身极限,就能一步步揭开生命的神秘面纱,寻得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梦瑶感慨颇深地说道。

这时,一名僧人缓缓开口:“内省修身,以智慧开启觉悟之门,如同破茧成蝶般,方能顿悟本我。”

“没错,通过内在修行,明心见性,这才是至高的德行。福报享尽之时,仍可能堕落,此为福德,并非功德。”旁边一位云游和尚接过话茬,“功德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相之德,另一种是无相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