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上桌,手机先吃。小张先拍整体,再拍特写——
牡丹燕菜:汤盅口径10厘米,花瓣层数7层,丝条透光,能清晰看到背后瓷纹;
太极冷盘:山药泥与菊花酱形成阴阳鱼,直径12厘米,分界线误差<1毫米;
鲤鱼焙面:鱼身长28厘米,面丝蓬松高度6厘米,淋汁瞬间“嗤啦”声被手机麦克完整捕捉。
她顺手打开小红书,添加话题#豫菜故事化#、#0.08毫米刀工#,配文——
“原来豫菜不是‘妈妈厨房’,而是‘大唐贵妇’!室友问我为什么跪着吃饭,我说:被文化香到了。”
30分钟,点赞破800;2小时,点赞3200,收藏1200,评论区清一色:“求地址!”“学生党有优惠吗?”“豫菜突然高级起来!”
现场像被按下“连拍”键——
18:40,8桌客人同时举起手机,补光灯把屋顶照成柔光摄影棚;
19:00,文化角打卡排队长度3米,邮政纪念章“嗒嗒”响个不停;
19:15,2号包间传来生日歌,00后女生头戴“牡丹燕菜”造型蛋糕帽,蜡烛插在面丝上,火苗把玫瑰花瓣映成橘红;
19:30,抖音直播间在线人数突破1万,弹幕刷屏:“原来鲤鱼焙面是慈禧同款!”
小张和同学们被气氛感染,跟着服务员学“盖章打卡”,集齐5枚,换到一张“豫菜护照”。护照内页印着5道名菜简笔画,空白处可手写“味觉日记”。她在山楂汁那一栏写下:“酸得优雅,像河南历史里那些曲折却闪光的部分。”
数据在后台实时跳动——
当晚翻台率2.8,同比提升58 %;
18-25岁客群占比43 %,较转型前增加18个百分点;
小红书新增笔记412篇,最高单篇点赞2.1万;
抖音“明远楼”话题播放量突破500万,冲进同城榜TOP10。
更惊喜的是“二次传播”——小张的室友刷到视频,第二天组团来打卡;她的高中同学在武汉读大学,私信询问:“寒假回郑,能订10人包间吗?想办汉服主题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