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汉国礼部官衙
庾信招待完梁国使团,便径直回到了礼部衙门。
踏入闷热的正厅,只见礼部尚书卢辩正端坐在主位之上,手捧一盏热气腾腾的茶,慢条斯理地品着,似乎早已在此等候。
“下官庾信,参见卢公。”庾信连忙上前,恭敬地施礼。
卢辩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语气平和地问道:“子山啊,回来了。接待之事如何?梁国使团,可有什么不满之处?” 他看似随意,实则每一个字都带着考量。
庾信微微躬身,谨慎地回答:“回禀卢公,使团初至,副使周舍确有些许倨傲,言语间对我大汉礼制略有微词。不过……”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与庆幸,“家父在场,以长辈身份出面训诫,周舍已收敛许多,未敢再放肆。”
“哦?”卢辩吹了吹茶沫,脸上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令公身体可还康健?难得他老人家此番随使团前来。”
“劳卢公挂念,家父身体尚算硬朗。”庾信答道,心中却是一动,隐约捕捉到了卢辩话中的深意。
卢辩点了点头,将茶盏轻轻放在案几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这才切入正题:“嗯,那便好。既然如此,就按陆枢密(陆法和)之前议定的方略执行吧。梁国使团这边,就交由你全权周旋。”
庾信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迟疑,压低声音道:“卢公,下官明白。只是……要将南梁使团硬生生拖在长安数月之久,恐怕……不易啊。他们毕竟是正式使团,久无进展,恐生事端。”
卢辩看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却不直接回答,反而像是拉家常般说道:“子山,令公年事已高,难得来这关中一趟。关中风物,与江南大不相同,何不趁此机会,多陪令公游览一番名山大川?譬如华山之险,渭水之阔,也让老人家看看我大汉气象。” 他话语温和,却意有所指。
庾信是何等聪明之人,立刻心领神会!他想起宴席上父亲提及的私事,瞬间找到了完美的借口,眼中闪过一丝明悟,接口道:“卢公提醒的是!家父在宴上还提及,要为我……在关中寻一门合适的亲事。为人子者,婚姻大事,自当听从父母之命。若以此为由,陪伴家父四处相看,一来全了孝道,二来……也使梁使难以催促,可谓名正言顺!”
“对嘛!”卢辩抚掌轻笑,语气带着赞许,“老人家的心思,无非就是儿孙绕膝,香火传承。你就陪着令公,好好地挑,慢慢地选,务必……要‘精挑细选’才是。” 他特意在“慢慢”和“精挑细选”上加重了语气。
“下官明白。”庾信彻底领会了上级的意图,但他仍需确认具体尺度,便问道:“敢问卢公,此事……具体需拖延多久?”
卢辩收敛了笑容,目光变得深沉,低声道:“越久越好。西线、东线、乃至中线,三路的兵马、粮草、战术事宜,皆在紧锣密鼓布置之中,尚未周全。时间,于我汉而言,至关重要。”
庾信点了点头,又想到一个实际问题:“若梁使不耐,追问和谈具体条件,下官该如何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