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汉兵不血刃收复淮南,声威大震。
汉王刘璟于长安未央宫中,与枢密副使陆法和对着巨大的天下舆图商议良久,最终定下了新一轮的军事部署,意在进一步挤压南梁的战略空间,迫其就范。
首先,擢升在中原之战中表现出色的荆北都督慕容绍宗为镇东大将军,出任权力更大的江淮都督,总揽淮南、淮北新附六州一切军务,率精兵三万驻屯于合肥一带。
兵锋直指长江对岸的南梁国都建康,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悬于萧衍头顶,使其寝食难安。
其次,升迁善于经营、稳扎稳打的襄州刺史韦孝宽为征南将军,荆襄都督,督荆北六州诸军事。命其率五万兵马,稳固荆北防线,同时严密监视荆南萧绎的动向,防止其趁火打劫或与建康方面联动。
再次,则是强化西线。升剑南督护府都督独孤信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南中诸军事,授权其扩军一万,使其总兵力达到四万人。命其将兵锋前压,向岭南地区的南梁交州、广州方向徐徐推进,施加压力。
至此,汉国在南梁的东线(慕容绍宗)、中线(韦孝宽)、西线(独孤信)三条战线上,共部署了十二万精锐兵马。再加上坐镇中原、随时可以南下支援的于谨所部八万人马,汉国对南梁形成了超过二十万大军的战略威压态势!旌旗所指,江左震动!
---
南梁,建康城。
同泰寺的钟声依旧悠扬,但此刻听在梁武帝萧衍耳中,却多了几分烦躁。边境告急文书如同雪片般飞来,汉军三路大军压境的消息,彻底打破了他“宇宙混一”的美梦。他再也无法在佛堂中静心打坐,不得不走下佛坛,回到久违的皇宫,召集太子萧纲及重臣议事。
“汉国……欺人太甚!”萧衍的声音带着老人特有的颤抖和色厉内荏,“朕欲遣使,与汉国……议和。”他说出“议和”二字时,显得无比艰难。顿了顿,他又压低声音,对太子萧纲补充道:“同时,秘密派遣得力之人,北上邺城,与齐国结盟,共抗强汉!记住,此事需绝对机密!”
太子萧纲领命,心中却是沉甸甸的。他首先想到的是能言善辩、曾多次出使北地的徐陵。“徐卿,出使汉国,非你莫属。”
然而,徐陵却一反常态,坚决推辞:“殿下!臣……臣才疏学浅,恐误了国家大事。汉国……臣实不愿往。”他脑海中浮现出上次在汉国所见军容之盛、国力之强,再对比本国之颓势,实在不愿再去承受那份屈辱和无力感。他宁愿去相对弱小的北齐。“若殿下信得过,臣愿往北齐,游说高澄,促成梁齐之盟。”
萧纲见徐陵态度坚决,心中不悦,却也无奈,只得应允。这时,东宫太傅、着名文人庾肩吾却主动站了出来,他整理了一下衣冠,朗声道:“殿下,老臣不才,愿出使长安,为我大梁争取休养生息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