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侧身引过一位老者,那人身着洗得发白的素色长衫,须发微带霜色,颔下三缕清髯却梳理得整齐,虽面带风尘,一双眼睛却亮得像浸过清泉,透着读书人的温润气度。
“大人,这位便是蔡邕,蔡伯喈先生。”赵云拱手介绍,语气里带着敬重——乱世之中能护住这样一位大儒,终究是桩幸事。
张铮心头猛地一跳,目光落在蔡邕身上时,险些绷不住脸上的从容。
蔡邕?
竟是蔡文姬的父亲?
这不就是自己那位素未谋面的未来老丈杆子?
张铮连忙整了整衣襟,上前一步拱手作揖,语气里添了几分郑重:“晚辈张铮,久闻伯喈先生大名。先生身陷囹圄尚能持节,晚辈敬佩不已。”
他垂着眼帘,刻意压下眼底那点不自在毕竟心里正转着“未来岳丈”的念头,面对这位历史上以才学与风骨闻名的大儒,总觉得空气里都多了层微妙的张力。
蔡邕抬手还礼,袖口磨出的毛边在晨光里晃了晃,声音带着长途跋涉的沙哑,却透着股文人的清劲:“卫将军客气了。若非将军麾下赵将军及时援手,邕此刻怕是已沦为董卓阶下囚,或是曝尸荒野了。救命之恩,没齿难忘。”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城门内往来的士兵与百姓,眉头微蹙:“只是……不知将军可知,董卓裹挟洛阳宗室百官西迁长安,沿途烧杀掳掠,。老夫侥幸被救,却不知家中……”
说到这里,他话音渐低,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显然是挂念着留在洛阳的家人。
他忙温声道:“先生放心,现在洛阳已定,晚辈会遣人帮忙探查,若有先生家眷的消息,定会第一时间报知。眼下先生刚刚脱离危险,还是先随我入城休整,容后再从长计议。”
这话正说到蔡邕心坎里,他眼中闪过一丝暖意,拱手道:“多谢将军周全。”
赵云在旁见张铮对蔡邕格外礼遇,虽有些诧异,却也不多问,只上前一步道:“大人,这次还救下很多百姓也俘虏不少董卓军,我先去安顿一下?”
“去吧,”张铮点头,又转向蔡邕,抬手示意,“先生,这边请。城中已备下洁净屋舍与汤药,先歇脚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