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初年,柳公权转任少师。
十二年正月一日,举行元旦朝会。柳公权年已八十,居班首向宣宗称颂祝贺,因年迈疲惫,在称贺之后本欲为宣宗上尊号“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但误称“光武和孝”,因此遭到御史弹劾,被罚一季俸禄。
议事官以此嘲笑,恨其尸位素餐,犹不退休。
大中十三年五月,宣宗李忱因食用太医李元伯所献仙丹中毒,月余不能上朝。
八月七日,李忱驾崩,享年五十岁,群臣上其谥号为圣武献文孝皇帝。
群臣拥太子李温即位,是为唐懿宗。追谥先帝,庙号宣宗,次年二月葬于贞陵。
唐懿宗咸通初年,柳公权以太子太保之职致仕,回府静养。此后以六年时光,将鬼谷门秘籍、太祖令牌尽行传于安南都护高骈,使为本门第四十八代掌门。
咸通六年,西元八六五年,柳公权去世,时年八十八岁,获赠太子太师。
懿宗在位,沉湎游乐,在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席间并陈奇珍异宝,花样繁多。尤喜观看乐工演出,致于一日不能不听音乐,外出游幸亦必随从携带优伶。
宫中供养乐工有五百人之多,时而大加赏赐,动辄上千贯钱。
懿宗随时到长安郊外行宫别馆,来去不定,官员随时都要备好食宿,乐工自然不能少。陪同出行亲王也要备好坐骑,以备懿宗随时招呼,苦不堪言。
懿宗每次出行,宫廷内外扈从多达十余万人,费用开支之大难以计算,国库不支。
左拾遗刘蜕劝谏,希望皇上能以国事为重,减少娱乐,懿宗不听。
咸通年间,朝野穷奢极欲、醉生梦死风气盛行。韦庄诗中有“瑶池宴罢归来醉,笑说君王在月宫”之说,描尽其世态之象。
唐懿宗即位之初,便即罢免令狐绹,改任白敏中为相。
白敏中是前朝老臣,入朝时不慎摔伤,一直卧病在床无法办公,三次上表请求辞职。
唐懿宗都不批准,因首相不朝,正好借故不理朝政,与其他宰相朝会也是敷衍了事。
右补阙王谱上书谏道:宰相白敏中卧病已有四月,陛下虽与群臣坐语,未尝有到三刻者。如此,陛下何有闲暇,治理天下大事哉!
懿宗览奏不悦,竟将王谱贬任县令。
唐懿宗在位期间,共任二十一位宰相,大多碌碌无为、爱财如命、为人不堪之辈。
长安百姓将其中曹确、杨收、徐商、路岩等宰相编谣唱道:确确无论事,钱财总被收。商人都不管,货赂几时休!
这些宰相毫无大臣风范,便使朝廷政务如同儿戏,以致朝野扰乱,中外危机四伏。
大中年时,唐安南都护李琢残剥百姓,致使交趾纷乱。咸通四年,南诏国三攻安南,并陷交趾。又徐州一带土风雄劲,甲士精强,常蓄造反之意。
唐廷遂诏命徐州节度使孟球,召募数千豪士,赴援安南都护府平叛。留其中八百人戍守桂林,约定三年后归还故乡。
咸通九年,这批戍卒在桂林已经戍守六年,却为朝廷遗忘,还是没能回到家乡。
戍卒屡次请求返回徐州,徐泗观察使崔彦曾听从亲吏都押牙尹戡谗言,以目下朝廷军带匾乏,难以发兵为由,命令戍卒再多留守一年。
戍卒闻说此令,皆大愤怒。许佶、赵可立等九人随即发动兵变,一怒之下杀了都头王仲甫,拥立粮料判官庞勋为都将,请其带领众人返回家乡。
于是庞勋率领戍卒,夺取监军院所储兵器铠甲,一路打回老家徐州。
史说庞勋生年不明,出身不详,只因其勇武多智,被桂林戍卒推为领袖。于是率众一路北上,经湖南、浙西进入淮南,往徐州而来。
唐廷闻变,下诏切责。
崔彦曾大惧,急遣三千精兵前往阻拦,并命当场予以剿杀,一个不留。
庞勋大怒,遂攻克宿州,自称兵马留后,全歼三千彭城官军。
遂乘胜北渡濉水,一战攻取彭城,俘徐泗观察使崔彦曾,队伍极速扩至万余,朝廷大震。庞勋便此据守彭城,固其外围,招兵买马。
咸通九年十月,庞勋率军攻下宿州,搜集城中大船三百艘,装满资粮,顺流而下。
河南道都虞侯元密闻报大惊,遂统领官兵三千人前来围攻宿州。
庞勋却早已闻报,乃趁唐军远来立足未稳冲出重围,佯作溃散逃跑,在汴河沿岸选择有利地形,设下埋伏。
元密轻敌,自后率官兵追来,遭到伏击,官兵大败,无一生还。
庞勋于是乘虚攻克徐州,队伍猛增至十余万人。由此志得意满,乃分兵攻城略地,先后攻取濠州、滁州、和州等地,复遣重兵围攻泗州。
唐懿宗闻报,即命康承训为义成节度使、徐州行营都招讨使,王晏权为徐州北面行营招讨使,戴可师为徐州南面行营招讨使,率兵三万往攻都梁城,合力镇压徐泗叛军。
庞勋闻报朝廷三面来攻,便生奇计,指挥义军乘夜退出都梁,留给唐军一座空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戴可师率领兵马先至,以为叛军闻风逃逸,不疑是计,便引大军入城宿歇。
次日大雾迷城,庞勋命部将王弘立引兵数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杀回,趁雾攻入城内。官军四散逃窜,被淹死于淮河者无数,折损二万余人,余则溃散。
戴可师单骑越城逃走,途中也被追兵击杀,取了首级而还。
庞勋大获全胜,缴获器械、资粮、车马数以万计,由此声势大盛。庞勋就此日益骄傲自满,便将军政事务皆交于部将王弘立等,自己热衷于饮酒作乐,不复有远志。
时有彭城儒士周重,以才自负。庞勋闻之,便将其迎为上宾,奉为军师。周重告诫庞勋:自古骄满奢逸,得而复失,成而复败者多矣,况未得未成者乎?
庞勋闻之,虽然口中称谢,但是不听其劝。
既得数州之地,桂林戍卒尤其骄横霸道,经常抢夺他人资财,掠人妇女,无所不为。
庞勋因其共同举义之功,不作严厉惩治,反而愈加骄纵,以至于无法控制,一时间数州之内,民不聊生。
庞勋胸无大志,一面继续派兵遣将攻城掠地,一面却与周重商议,欲趁此投靠朝廷,并谋求节度使之职,幻想得任高官,便即罢兵。
周重奉命,乃起草奏表:臣举义军起于彭城,乃汉室兴亡之地也。因节度使刻削军府,刑赏失中,遂致迫逐。陛下夺其节制,剪灭义军,或死或流,冤横无数。今闻本道复欲诛夷,将士不胜痛愤,推臣权知兵马留后,弹压十万之师,抚有四州之地,臣闻见利乘时,帝王之资也。臣见利不失,遇时不疑,伏乞圣慈,复赐旌节。不然挥戈曳戟,诣阙非迟。
庞勋观罢大喜,遂遣部将张溶奉表进京。
徐州百姓皆知其遣使进京,谋求节度使旌节之事,以为战乱将终。城内孩童亦作歌谣唱道:得节不得节,不过十二月。
周重闻之,却谓败亡之音,隐而不言。
镜头转换,淮南节度府。
淮南节度使令狐绹问其幕僚:庞勋占有数州之地,此时军威大盛,若是乘胜挥师西征南下,形势极为有利。且有周重为其谋主,若果南下,我将若何?
幕僚答道:可奏报朝奏,速派大将来剿。
令狐绹老奸巨猾,摇头笑道:非也。今天子耽于游乐,大将皆不能用。况若庞勋发兵南来,旦夕即至,甚是近便。长安距我千里之遥,远水岂能救近火!
幕僚便问:若依使君,该当若何?
令狐绹:我闻庞勋并无大志,只求为朝廷一路刺史而已。我便依其心意,施缓兵之计,如此如彼,淮南便可高枕无忧矣。
幕僚及众将闻此,皆都拜服。
令狐绹于是派人前往徐州,游说庞勋:令狐大人愿代将军向朝廷奏请,求为徐泗节度使,并假节钺。只是信使往来,需要月余,此间只求庞公不可发兵攻城掠地,以增罪状。
庞勋不知是计,于是按兵不动,原地待命,错失进取淮南大好战机。
令狐绹一面寄书稳住庞勋,一面上表天子,要求急派精兵,前来征剿。朝廷乃重作部署,再派十万重兵,以义成节度使康承训为帅,来攻徐州。
康承训领命而至,派出先锋前往徐州搦战,自率七万官兵驻军柳子寨。当时从新兴到鹿塘一带,官军壁垒相连三十余里。
庞勋闻报大惊,只得命降将张玄稔拒守徐州,自分兵把守濠州。
康承训闻说庞勋分兵,遂升帐遣将,下令兵分三路进攻,对徐州合围。唐军先锋到城外搦战,张玄稔遂遣大将王弘立率主力三万,出城迎战。
唐军先锋一触即溃,将王弘立引入伏击圈。官军三路夹击,叛军几乎全军覆没。
康承训大败徐州叛军,遂自率中军,兵出柳子寨。庞勋别将姚周不敌败走,官军骑兵乘胜追击,复将姚周队伍屠杀殆尽。
张玄稔闻说王弘立及姚周兵败,立即临敌叛变,举宿、徐二州降唐。
庞勋急率兵自濠州来救,却已回天无力。庞勋由此猛然醒悟,方知朝廷宁可容许各地藩镇拥兵自立,绝难忍受起于草莽之乱世英雄,实乃你死我活,不共戴天共日。
遂向周重告罪认错,接受其意见谋划。
咸通十年四月,庞勋诛杀徐泗观察使崔彦曾,以及监军张道瑾,宣布与唐朝彻底决裂。复自称天册将军、大会明王,将欲南下,经营江淮。
但此时义军已受重创,军心尽丧,虽亡羊补牢,其实晚矣。
画外音:庞勋起兵以来,并未发布战斗檄文,亦无宗旨口号,更无推翻唐朝之志,实属被逼而起,更无远图。如此乌合之众,较之汉末黄巾军差之远矣,更绝无成功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