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的宏图既定,庞大的帝国机器开始围绕着“筹备”二字高速运转。林宸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乃千古不易之理。然而,在这看似繁杂的后勤调度背后,一场更为隐蔽、更为凶险的暗战,已在两条战线上悄然打响。
一、 朝堂议储,老调新弹
户部衙门,关于北伐粮饷筹措的专项会议,气氛并不轻松。
户部尚书(林宸心腹)指着账册,眉头紧锁:“太师,按您的要求,于山海关、宁远、锦州三地,储备百万大军一年之粮秣军械,所需银钱、物资实乃天文数字。即便有近年新政及海贸之利,国库亦感吃力。尤其是粮食,北直隶、山东连年征战,存粮不足,需大量从江南、湖广调运,漕运压力巨大,海运虽快,然运力有限且风险不小……”
话音未落,一位素来与江南士绅关系密切的户部侍郎便接口道:“尚书大人所言极是。太师,下官以为,北伐固然要紧,然亦需量力而行。储备一年之粮,是否过于保守?或可减半,甚至储备数月之粮,待开战后视情况再行补充,亦可减轻朝廷压力,避免过度盘剥地方,引发民怨。”
这话听起来是为国分忧,实则包藏祸心。缩减储备,意味着北伐大军将根基不稳,一旦战事稍有不利或补给线被扰,便有全线崩溃之危。
林宸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平静地看向那位侍郎:“张侍郎是担心朝廷‘盘剥’地方,还是担心……动了某些人囤积居奇的奶酪?”
张侍郎脸色微变:“太师何出此言?下官一片公心……”
“公心?”林宸打断他,语气转冷,“本阁这里有一份清单,是去岁至今,江南三大粮商通过你妻弟之手,在漕粮北运中以次充好、虚报损耗,乃至暗中囤积,以待青黄不接时高价售出的部分证据。需要本阁在这朝堂之上,一一念出来吗?”
他随手从袖中取出一页纸,轻轻放在桌上。那轻飘飘的纸张,却仿佛有千钧之重,压得张侍郎瞬间面色惨白,冷汗涔涔,再不敢多言一字。
林宸不再看他,对户部尚书道:“粮食,必须足额储备!漕运要全力保障,海运更要加大投入!传令登莱、天津水师,抽调部分护航舰船,组成专门的运粮船队,由海军护送,大胆走深海航线,提高效率!告诉沈廷扬,他的‘远洋公司’,此刻首要任务不是赚钱,是运粮!朝廷按市价给付运费!”
“至于银钱,”林宸沉吟片刻,“发行第二期‘北伐债券’,以未来辽东收复后的矿山、田土收益为抵押,向民间募资!同时,严查各地历年积欠及贪墨,追缴之款,全部充作军费!”
他以其一贯的雷厉风行和精准狠辣,再次粉碎了试图在后勤上拖后腿的阴谋,确保了北伐物资筹备的顺利进行。
二、 潜流暗涌,谍影重重
就在林宸于明面上全力筹备粮秣时,无形的战场上,血腥的搏杀已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