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消息如同投入朝堂的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周延儒一派对招抚郑芝龙表现得异常积极,不断在崇祯面前鼓吹“以海制陆”、“联郑平虏”的方略,描绘着一幅利用郑家强大水师袭扰后金侧翼、甚至直捣黄龙的美妙图景。
缺乏海权意识的崇祯皇帝,被这番说辞打动,尤其是在辽东战局长期僵持的情况下,任何可能打破平衡的提议都极具诱惑力。
朝会之上,周延儒亲自出马,侃侃而谈:“陛下,郑芝龙虽曾为海寇,然其麾下战舰千艘,水师数万,雄踞东南,连红毛夷(荷兰人)亦惧其三分!若能招抚,授以官职,令其率水师北上,袭扰辽东沿海,断虏寇粮道,则皇太极必首尾难顾,辽事可定矣!此乃事半功倍之良策!”
不少官员纷纷附和,尤其是与东南海贸利益相关的官员,更是极力赞成。
林宸冷眼旁观,知道不能再沉默。他出列奏道:“陛下,周阁老所言,看似有理,实则隐患重重!”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周延儒眼中闪过一丝不悦,淡淡道:“哦?林佥都有何高见?”
林宸不看他,直接对崇祯道:“陛下,郑芝龙盘踞海上二十余载,其势已成,绝非寻常招抚可制!其人重利轻义,今日受抚,明日若朝廷无法满足其贪欲,或局势有变,其必复叛!届时,我大明非但不能得其力,反受其害,东南半壁恐非朝廷所有!”
他顿了顿,继续道:“再者,郑氏水师虽众,然其船炮战术,主要用于沿海劫掠、商路争霸,能否适应北上苦寒之地作战?其部众多为闽人,能否耐辽东之寒?劳师远征,粮饷何继?若其借口推诿,或作战不利,朝廷又将如何处置?此乃未知之险!”
周延儒反驳道:“林佥都未免太过危言耸听!招抚乃朝廷恩典,郑芝龙岂敢反复?至于北上作战,只需令其袭扰牵制,又非让其与虏寇主力决战,有何难处?莫非林佥都宁愿坐视辽东困局,也不愿尝试破局之策?”
林宸寸步不让:“非是下官不愿破局,而是此策风险太大!将国运寄托于一反复无常之海寇身上,实非明智之举!陛下,臣以为,与其寄望于郑芝龙,不若另辟蹊径!”
崇祯被两人争论得有些头疼,揉着额角问道:“林卿又有何策?”
“陛下,”林宸深吸一口气,抛出了他深思熟虑的计划,“臣有三策,可应对东南海事及长远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