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已是崇祯四年春。西山脚下的“军械研造所”历经无数次失败,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重金聘请的几位澳门葡萄牙工匠(通过商人秘密引入)和本土巧匠的共同努力下,第一批量产型燧发枪——被林宸命名为“崇祯四年式”火铳——终于走下简陋的生产线。
校场之上,林宸亲自检验新枪。与旧式火绳枪相比,新铳取消了麻烦的火绳,采用燧石击发,射速更快,受天气影响更小,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初步的口径统一和定装弹药。
“装填!”林宸下令。
一名精选出来的神机新军士兵熟练地撕开油纸包,将定量火药倒入铳管,接着放入铅弹,用通条压实,整个过程比旧式火绳枪快了一倍不止。
“瞄准!射击!”
士兵扣动扳机,燧石敲击火镰,火星引燃药池,“砰!”一声脆响,白烟腾起,百步之外的木靶应声出现一个破洞!
“好!”周围观摩的将领和工匠们发出一阵低呼。
林宸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虽然这新铳比起欧洲同时期的装备仍有差距,但已是迈出了关键一步。他当即下令,优先为神机新军换装此铳,并加紧生产,逐步替换边军旧式火器。
与此同时,神机新军的训练也卓有成效。三千将士不仅熟练掌握了新式火铳的射击技巧,更在林宸“近代化”思想的熏陶下,进行了严格的队列、体能和战术协同训练。虽然还远未达到林宸心目中的“近代军队”标准,但比起旧式明军,已是脱胎换骨。
这一日,林宸在府中书房,对着辽东地图,与苏明远、张典史推演局势。小林萧已经一岁多,能摇摇晃晃地走路了,正扶着桌腿,好奇地看着父亲和叔叔们在地图上指指点点。
“爹……爹……”小家伙口齿不清地叫着,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想去抓地图。
林宸笑着将儿子抱起来,让他坐在自己腿上,指着地图上的锦州道:“萧儿,看,这里是锦州,祖大寿伯伯在那里守着。这里是沈阳,皇太极那个坏蛋的老巢。”
小林萧自然听不懂,只是觉得花花绿绿的地图很好玩,伸出小手指在上面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