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底来的人》(671-680集)

第671集:荧光披风的“魔力”与“水母迁徙之谜”

新年刚过,科研站还飘着彩色毛线和发光糖霜的甜味,苏小满就天天裹着海鹰号送来的荧光海带披风晃来晃去——这披风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做的,长度到膝盖,走动时海带丝跟着飘,晚上发光时,活像披了片“会动的海底星空”。

可这披风偏偏有个奇怪的“魔力”:只要小满穿着它靠近水母缸,缸里的水母就像被按了“兴奋键”——“绿灯笼”的光会变亮三倍,“波浪卷”的触手会卷成心形,“顶石子”甚至会用触手顶着小石子,跟着披风的节奏在缸里转圈,连最害羞的“小害羞”都敢浮到水面,用触手碰披风的边角。

“这披风是不是有魔法啊?”小满蹲在缸边,故意晃了晃披风,水母们立刻跟着晃触手,像在跳“海带舞”。小桃抱着小海豚凑过来,戳了戳披风上的海带丝:“肯定是荧光海带和水母的发光蛋白有‘感应’!你看,披风的光和水母的光颜色一样,它们以为你是‘大水母’呢!”

这话刚说完,林夏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来,脸色发白:“不好了!我们的水母要跑了!”屏幕上是深海探测器的画面——科研站附近的海域,突然出现了一大群野生水母,正朝着东北方向游,而缸里的水母们,正用触手拍打着缸壁,像是在“呼应”外面的同伴。

“是水母迁徙!”沈清月闻讯赶来,墨镜后的眼睛盯着屏幕,“每年这个时候,深海水母都会集体迁徙到‘暖流区’产卵,但今年的时间提前了,而且规模比往年大很多——缸里的水母是想跟着大部队走!”

小满突然站起来,披风的海带丝晃得更厉害了:“我去劝劝它们!”她穿着披风,走到甲板的水箱边(最近水母缸在清理,暂时把水母移到了水箱),刚靠近,水箱里的水母就围了过来,“顶石子”用触手卷住披风的一角,像是在“拉着她一起走”。

小满闭着眼,试着用“水下听觉”和水母沟通——瞬间,她皱起眉头:“外面的水母在喊它们‘回家产卵’,还说……暖流区有‘危险’,让它们快点走!”

“危险?”林夏赶紧查暖流区的数据分析,“是‘赤潮’!最近海水温度升高,暖流区可能会爆发赤潮,水母们提前迁徙,是在躲避危险!”

为了帮水母们安全迁徙,四人决定“护送”它们——沈清月开着潜水艇,小满穿着荧光披风坐在船头(披风的光可以引导水母方向),林夏负责监测赤潮的移动速度,小桃则抱着扩音器,用之前学的“海豚语言”,让疤疤带着海豚群帮忙“开路”(海豚可以驱散迁徙路上的凶猛鱼类)。

出发时,水箱里的水母们围着小满的披风转了三圈,像是在“感谢”;野生水母群看到披风的光,立刻放慢速度,等着缸里的水母跟上——整个迁徙队伍,像一条发光的“水母河”,在海里缓缓流动,小满的披风在中间,像个“发光的向导”。

快到暖流区时,林夏突然喊:“赤潮来了!在右边!”远处的海水变成了红色,像一块巨大的红布,朝着水母群飘来。小满立刻站起来,用“控水术”控制海水,在水母群周围织了一道“水墙”,同时晃了晃披风——披风的蓝光突然变亮,照得赤潮里的藻类不敢靠近;疤疤带着海豚群,在水墙外面转圈,用尾巴拍打着海水,像是在“加固”水墙。

沈清月趁机调整潜水艇方向,引导水母群绕开赤潮,朝着暖流区的安全地带前进——两个小时后,水母群终于到达了产卵区,缸里的水母和野生水母汇合,“顶石子”最后看了小满一眼,用触手碰了碰她的披风,像是在说“再见”。

返程时,小满的披风有点蔫了——海带丝失去了光泽,不再发光。沈清月笑着摸了摸披风:“荧光海带的能量用完了,把它泡在深海营养液里,明天就会恢复的。”

回到科研站,小满把披风泡在营养液里,看着它慢慢恢复蓝光,笑着说:“原来这披风不仅好看,还能当‘水母向导’,以后每年迁徙,我都穿着它来送它们!”

当晚,林夏在论文里加了“荧光海带与水母迁徙的引导关系”,说是“新年最意外的科研发现”;小桃给披风缝了个小口袋,里面装着晒干的荧光海带,说是“备用能量”;沈清月则在科研站的日志里写道:“有时,最特别的‘工具’,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礼物里——比如一件会发光的披风。”

而水箱里,虽然水母们走了,但水面上还飘着几根披风掉落的海带丝,发着淡淡的蓝光,像是水母们留下的“纪念”。

第672集:小桃的“机械螃蟹毛衣计划”与“零件失踪案”

小桃自从在颁奖礼上说要给机械螃蟹织毛衣,就天天抱着毛线团琢磨——机械螃蟹有六条腿、一个硬壳,还有两只大钳子,普通的毛衣根本穿不上,她画了十几张设计图,不是腿套织太短,就是壳套织太小,最后干脆把设计图揉成一团,蹲在机械螃蟹旁边叹气:“你怎么长得这么奇怪啊?织件毛衣比给海豚织还难!”

小主,

机械螃蟹像是听懂了,举着钳子碰了碰小桃的手,然后转身,从它的“零件箱”里夹出一根螺丝,放在小桃的设计图上——像是在说“这里要留个洞,放螺丝”。

“对啊!”小桃眼睛一亮,立刻捡起设计图,“我可以给你织‘分体式毛衣’!腿套、壳套、钳子套分开织,留出门缝和螺丝孔,这样你就能活动啦!”

说干就干,小桃拉着小满当“模特”——让小满用控水术把机械螃蟹的腿固定住,她量尺寸;林夏则负责查机械螃蟹的零件图,告诉她哪里不能织太厚,以免影响活动;沈清月则从食堂拿来了毛线针(上次织蛋糕装饰剩下的),还帮她磨尖了针尖,说是“织硬壳套要用尖针”。

可刚织了两天,怪事就发生了——机械螃蟹的零件开始“失踪”:第一天少了一颗螺丝,第二天少了一个小齿轮,第三天连它的“专用机油壶”都不见了!

“肯定是小闹钟干的!”林夏第一个怀疑小螃蟹,“它上次偷吃蛋糕装饰,这次说不定把零件当玩具了!”小桃赶紧去找小闹钟,结果在它的玻璃食盆里,只找到半颗螺丝,其他零件踪影全无。

小满用“水痕追踪术”跟着痕迹找——水痕从机械螃蟹的零件箱开始,延伸到实验室的通风口,最后消失在甲板的栏杆下。“零件被风吹到海里了?”小满皱着眉,尾巴尖凝出一缕水,顺着栏杆往下探,结果在栏杆下的礁石缝里,发现了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是机械螃蟹的机油壶!

“不是风吹的!”沈清月捡起机油壶,发现壶身上有牙印,“是海鸟!最近浅滩的海鸟多,可能把零件当成了亮晶晶的玩具,叼走了!”

果然,当天下午,小桃在浅滩的海鸟窝里,找到了失踪的零件——一群海鸥正用螺丝和齿轮搭窝,机油壶被当成了“水杯”,里面还装着海水。“我的零件!”小桃踮着脚,想把零件拿回来,可海鸟们不让,围着她叫个不停,差点啄到她的手。

小满赶紧用“控水术”凝出一道小水柱,轻轻把海鸟赶走——小桃趁机把零件抢了回来,可齿轮上的齿被啄坏了,螺丝也生锈了。“这可怎么办?”小桃捧着零件,急得快哭了,机械螃蟹凑过来,用钳子碰了碰她的手,像是在“安慰”。

林夏突然说:“我有办法!科研站的仓库里有备用零件,我们可以换一个齿轮,螺丝用除锈剂擦一擦就能用!”沈清月则补充:“以后把零件箱锁起来,再给机械螃蟹的外壳喷上‘防鸟涂料’——一种深海植物提取的液体,海鸟不喜欢这个味道,就不会来叼零件了。”

换好零件,喷上防鸟涂料,小桃重新开始织毛衣——这次她吸取教训,把零件箱锁在柜子里,还在机械螃蟹旁边放了个小稻草人,稻草人手里举着一根羽毛,像是在“吓海鸟”。

织到第五天,“分体式毛衣”终于织好了——腿套是天蓝色的,壳套是淡紫色的,钳子套是玫红色的,上面还绣着小螃蟹的图案(小闹钟的样子),留的门缝和螺丝孔刚好合适,机械螃蟹穿上后,活动自如,举着钳子晃来晃去,像是在“炫耀”。

小桃还在壳套上缝了个小口袋,里面装着一小瓶机油,说是“备用机油,省得你再丢”;小满用控水术给毛衣喷了点水,让毛线更贴合机械螃蟹的外壳;林夏则在毛衣的接缝处贴了胶布,说是“防止海鸟啄坏”;沈清月笑着说:“现在它是深海里最靓的机械螃蟹了,连疤疤都要羡慕它。”

当晚,机械螃蟹穿着毛衣,在甲板上“巡逻”——小闹钟爬在它的壳套上,用钳子夹着一根毛线,像是在“陪它散步”;小满穿着荧光披风,和机械螃蟹一起晃来晃去,披风的蓝光和毛衣的彩色相映成趣;小桃则在日记里写道:“给机械螃蟹织毛衣虽然难,但看到它穿上的样子,比什么都开心——下次要给它织件羽绒服,冬天保暖!”

第673集:林夏的“深海直播首秀”与“失控的弹幕”

林夏的论文被评为“年度优秀科研论文”,科研站的上级部门让她做一场“深海科研直播”,给学生们讲讲深海生物研究,顺便宣传一下科研站的日常——林夏本来不想去,觉得自己对着镜头会紧张,可架不住沈清月说“这是展示我们科研站的好机会”,还有小满和小桃的“怂恿”,最后还是答应了。

为了直播,大家忙得热火朝天:沈清月负责布置直播场地(选在水母缸旁边,背景好看);小桃给林夏织了件“水草花纹”的外套,说是“上镜好看”;小满则准备用“控水术”在直播时表演“水上水母”,增加看点;机械螃蟹和小闹钟则被安排成“吉祥物”,站在林夏旁边,负责“卖萌”。

直播当天,林夏穿着水草外套,坐在镜头前,手心里全是汗——刚说了句“大家好,我是林夏”,就看到弹幕里刷满了“姐姐好漂亮!”“背景里的水母好可爱!”“旁边的螃蟹是什么吉祥物?”,紧张感瞬间少了一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开始讲深海水母的研究,讲着讲着,突然忘词了——幸好小满在旁边用控水术把海水变成了水母的形状,林夏指着“水水母”,顺势说:“大家看,这就是我们研究的水母,它们的发光原理……”顺利接了下去。

小桃也没闲着,抱着小海豚出现在镜头里:“大家好!这是我们的小海豚,它叫‘小长’,上次被机械螃蟹救过!”小海豚对着镜头“啾啾”叫了一声,弹幕瞬间刷满了“好可爱!”“想摸小海豚!”。

可直播进行到一半,弹幕突然失控了——有人刷“水母缸里是不是有东西在动?”“那个机械螃蟹好像在偷东西!”“姐姐身后的海带披风会发光!”,林夏转头一看,差点笑出声:机械螃蟹正举着小闹钟的玻璃食盆,偷偷从里面夹虾干吃;小满的荧光披风挂在旁边的架子上,因为阳光照进来,正在发光;而水母缸里,“顶石子”用触手顶着一颗小石子,正对着镜头“挥手”。

“大家别误会!”林夏赶紧解释,“那个是我们的机械螃蟹,它在吃零食;发光的是我们的荧光海带披风;水里的水母叫‘顶石子’,它在跟大家打招呼呢!”弹幕立刻刷满了“好有趣!”“科研站的日常好欢乐!”“想去科研站玩!”。

最搞笑的是,小闹钟突然爬上镜头,用钳子碰了碰林夏的头发——弹幕里瞬间刷满了“小螃蟹好调皮!”“它在给姐姐整理头发吗?”“吉祥物成精了!”,林夏笑着把小闹钟抱起来:“这是小闹钟,我们的作息监督员,平时最喜欢偷虾干吃。”

直播的最后,小满表演了“控水术”——用海水做出了水母、海豚、小螃蟹的形状,还在水面上写了“欢迎来到深海棱镜科研站”,弹幕里刷满了“太厉害了!”“这是什么特异功能?”“姐姐好厉害!”;沈清月也出现在镜头里,对着大家说:“欢迎大家以后来我们科研站参观,我们有可爱的水母、海豚,还有最有趣的科研日常。”

直播结束后,林夏看着后台数据,激动得跳起来:“有十万人观看!还有很多人问我们科研站的地址!”小桃抱着小海豚,笑着说:“我就说你直播肯定成功!下次我们再直播‘海豚喂食’,肯定更火!”

小满则晃着荧光披风,笑着说:“下次我表演‘水上烟花’,保证比这次更精彩!”沈清月笑着说:“好啊,下次直播,我们把机械螃蟹的毛衣展示一下,让它当‘主角’。”

当晚,科研站的微信群炸了——上级部门发来消息,说直播效果很好,让他们多搞几次;还有很多学生留言,说以后想考深海科研专业;林夏则把直播的片段剪成了小视频,发在网上,标题是“深海科研站的欢乐日常”,没过多久就火了。

小闹钟和机械螃蟹也成了“网红”——有人给小闹钟留言“想吃虾干吗?我寄给你”;有人给机械螃蟹留言“你的毛衣好漂亮,能给我织一件吗?”;小桃笑着说:“以后我们要给它们开个‘粉丝群’,专门分享它们的日常!”

第674集:沈站长的“旧物整理日”与“爸爸的潜水镜”

春天的阳光把科研站的甲板晒得暖融融的,沈清月抱着一个落满灰尘的铁盒子,站在储物柜前——这是她爸爸的遗物,自从父母离开科研站后,这个盒子就被埋在杂物堆最底层,十几年没动过。“今天搞个旧物整理日,”她拍了拍盒子上的灰,墨镜后的眼睛弯了弯,“顺便,跟过去的日子打个招呼。”

林夏抱着一摞泛黄的旧论文凑过来,指尖沾着墨渍:“这些是几十年前的科研日志,有你妈妈写的‘深海鱼病记录’,还有……你小时候画的水母涂鸦,夹在里面呢!”小桃则翻出了一件蓝色潜水服,袖口磨破了边,上面还沾着干枯的海草:“这件潜水服好旧啊,是不是叔叔当年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