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攻城

清脆的金锣声响起,太史慈和管亥听到收兵的信号,对视一眼,随即率军缓缓撤退。杨祚见状,心中松了一口气,却也不敢追击——他知道,自己麾下的士兵早已没了斗志,若是贸然追击,只会损失更大。他只能率领残军退回阵中,清点人数。

当看到清点结果时,杨祚的心里不由得一阵后怕——短短一个时辰的战斗,他竟损失了三千多人,其中骑兵就占了一半。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抬头看向襄平城的方向,眉头紧紧皱起:明日徐荣若是全力进攻,他们真的能守住吗?

当晚,徐荣的大营里灯火通明。中军大帐内,徐荣坐在主位上,太史慈、管亥以及其他几位将领分坐两侧。帐中央的地上,铺着一张巨大的辽东地图,襄平城的位置被红笔圈了出来,城南十里坡的位置,还画着几个小小的箭头。

徐荣指着地图上的十里坡,声音沉稳地说道:“今日的战斗大家都看到了,公孙渊的大军战斗力薄弱,且士气低落,这对我们来说,是个绝佳的机会。明日清晨,我们兵分三路,一举击溃敌军。”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说道:“太史慈将军,你率领一万五千名骑兵,从左侧绕到敌军后阵,待正面发起进攻后,你立刻率军冲锋,打乱敌军的后援,务必不让他们有机会退回襄平城。”

太史慈立刻起身,抱拳道:“末将遵令!”

“管亥将军,”徐荣的目光转向管亥,“你率领一万五千名步兵,从右侧进攻敌军前阵。你的任务是突破敌军的防线,为中军打开缺口,配合中军进攻。”

管亥也站起身,瓮声瓮气地应道:“末将遵令!”

最后,徐荣看向自己麾下的中军将领:“我亲自率领两万大军,从正面进攻敌军中军。明日清晨,我们三路大军同时发起猛攻,不给公孙渊任何反应的机会,务必一举击溃敌军!”

“末将遵令!”众人齐声应道,声音洪亮,震得帐顶的积雪都簌簌往下掉。

散会后,将领们各自回到自己的营中,开始清点士兵,准备武器。整个大营里,到处都是士兵们忙碌的身影,却听不到一丝嘈杂——所有人都知道,明日的战斗至关重要,若是能打赢,就能平定辽东,若是输了,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与此同时,襄平城内的公孙渊却一夜未眠。他坐在议事厅里,面前的桌上放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窗外的雪还在下,寒风呼啸着,像鬼哭一样。他时不时抬头看向窗外,目光中满是焦虑。

徐荣的大营就在城外十里处,他能看到那里的灯火彻夜通明,心里始终不安。他知道,今日的战斗虽然徐荣收兵了,但对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明日,一场更大的战斗,恐怕就要来了。

“主公,夜深了,您还是先歇息一会儿吧。”参军小心翼翼地劝道,“明日还要应对徐荣的进攻,您得保重身体。”

公孙渊摇了摇头,声音沙哑地说道:“我睡不着。你说,徐荣明日会怎么进攻?”

参军犹豫了一下,说道:“徐荣麾下有太史慈和管亥两员猛将,今日他们已经试探出我军的战斗力,明日恐怕会全力进攻。依属下之见,我们不如坚守城池,避其锋芒,等徐荣的粮草耗尽,他们自然会退兵。”

公孙渊沉默了。他知道参军说得有道理,可他心里却有些不甘。他经营辽东三代,从未如此狼狈过。若是就这样龟缩在城内,岂不是让人笑话?

可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窗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士兵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跪倒在地:“主……主公!不好了!徐荣的大军开始行动了!”

公孙渊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向外望去。天刚蒙蒙亮,远处的雪原上,一支庞大的队伍正朝着襄平城的方向移动。他仔细一看,发现那支队伍竟然分成了三路,一路朝着左侧的雪原而去,一路朝着右侧的山坡而去,还有一路则朝着正面而来——显然,徐荣是要分三路进攻!

“不好!徐荣要分三路进攻!”公孙渊吓得脸色苍白,急忙对身旁的参军喊道,“快!传我命令,让杨将军立刻调整阵型,抵挡敌军!左侧和右侧的骑兵调到两翼,加强防守,中军步兵坚守正面!”

参军不敢耽搁,连忙转身跑了出去。公孙渊则死死盯着城外的大军,双手紧紧攥成了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他知道,成败在此一举,若是阵型调整不好,他们今日恐怕就要全军覆没了。

杨祚接到命令时,徐荣的大军已经离他们不到三里了。他不敢耽搁,立刻下令调整阵型。可士兵们本就士气低落,再加上阵型调整仓促,一时间混乱不堪。有些士兵还没搞清楚自己该去哪个位置,就被身后的士兵推搡着往前走;有些骑兵则因为雪太厚,马蹄陷入雪中,一时无法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