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见成大器如此笃定,心中的焦虑也渐渐消散。确实,陈登和徐晃皆是能独当一面的人才,有他们镇守,徐州当可无虞。
贾诩抚须道:“主公高见。如此一来,袁绍不足惧,徐州有恃无恐,我军便可专心对付袁术。只是……”
他话锋一转:“袁术虽庸碌,但寿春城池坚固,粮草充足,若真如阎象所言坚壁清野,我军想要在三月内破城,恐怕并非易事。一旦战事迁延,曹操和袁绍便可能找到可乘之机。”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成大器之所以如此自信,便是基于能在三月内平定袁术,回师救援徐州。但若无法速战速决,之前的部署便会功亏一篑。
李儒道:“文和先生所言极是。袁术如今派纪灵守安风津,显然是想依托地利拖延我军。安风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强行攻打,必然损失惨重,且会延误时日。”
成大器走到舆图前,手指在安风津以西的一处河道上停了下来:“诸位请看,此处名为涡河,流经安风津西侧,最终注入淮河。纪灵只知在安风津正面布防,却忽略了这条水道。”
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军可兵分两路。一路由徐荣将军率领,正面强攻安风津,吸引纪灵的注意力;另一路由太史慈将军率领,率五千精锐,乘坐小船,沿涡河奇袭安风津后方,烧毁其粮草辎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纪灵见后路被断,必然军心大乱。届时前后夹击,安风津唾手可得!”
太史慈抱拳道:“末将领命!定不辱使命!”
徐荣也道:“主公妙计!末将定会缠住纪灵,为子义将军创造机会!”
成大器点了点头,继续部署:“拿下安风津后,大军兵分三路,直逼寿春。一路由华雄将军率领铁骑,绕到寿春南侧,切断其与庐江的联系;一路由元俭率领水军,沿淮河东进,封锁寿春的水上通道;我亲率主力,正面攻城。”
“同时,传檄淮南各郡县,言明我军只讨袁术,不伤百姓,若有献城归降者,既往不咎,且可保留原有官职。袁术倒行逆施,早已失尽民心,此檄一出,必然能动摇其根基。”
贾诩抚须赞道:“主公此计,恩威并施,既能加速攻城,又能安抚民心,实乃上策。”
成大器最后看向贾诩和李儒:“文和,你与我同守中军,运筹帷幄;文优,你同管亥率五千精骑即刻前往广陵,协助陈登防备张勋,若有机会,可伺机反击,扰乱袁术后方。”
“诺!”二人齐声应道。
部署完毕,成大器环视众人,朗声道:“曹操、袁绍、袁术想联手困我,却不知我成大器麾下,文有谋臣,武有猛将,更有百万百姓支持!今日我便在此立誓,三月之内,必破寿春,擒杀袁术!然后回师徐州,再与曹操一决高下!”
“破寿春!擒袁术!”
“回师徐州!决战曹操!”
帐内众将齐声呐喊,声震屋瓦,之前的凝重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高昂的士气和必胜的信念。
成大器看着眼前这群忠勇的将士,心中豪情万丈。他知道,这场仗不好打,但他更相信,只要上下一心,同心同德,便没有跨不过的坎,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夕阳透过帐帘,照在成大器的脸上,映出他坚毅的神情。一场席卷中原的大战,已然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