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理论像摊开的天书,字里行间都是突破认知的智慧光芒。刘洋带领核心团队,在“伏羲”的实时辅助下扎进解读与验证中:先在超级计算机里搭建模型,用海量仿真计算反复核验理论可行性,每一步都走得谨慎又急切。与此同时,荒漠基地里那组收购自国家天文台、又经改造升级的射电望远镜阵列,也开始调整观测频率——它们瞄准“星枢”标注的深空异常信号区域,以最高灵敏度持续监听、扫描,像一群警惕的哨兵,捕捉着来自星海的蛛丝马迹。工作按部就班推进,只是深空科技的壁垒,比所有人预想的更厚重、更难突破。
一个月后的深夜,办公室里只剩屏幕光映着林晓的脸,他还在对着“场共振推进”的初步能量约束方案反复推演。突然,脑海中“星枢”的提示音骤然尖锐起来,打破了深夜的静谧,带着前所未有的急促感:
【警报:捕获柯伊伯带外围疑似人工造物方向的强化信号!信号模式已解析,排除自然天体成因,重复频率符合智能编码特征!】
【信号内容初步破译:包含一组复杂多维几何坐标,及一个循环重复的基频符号——初步判定为“警告”或“边界”含义!】
几乎同时,林晓面前的电脑屏幕自动亮起,“星枢”实时生成的星图铺开,柯伊伯带外围一个红色光点不住闪烁,刺得人眼发紧。而那组破译出的坐标,清晰地指向了比邻星系的方向!那个“警告/边界”符号,则像一道冰冷的屏障,透着不容置疑的威慑。
林晓的心脏猛地一缩。这不是遥远星海的偶然信号,是藏在太阳系边缘的“邻居”,亲手递来的一块警示牌!
还没等他细想,办公室的加密通讯突然接入,顾漫书的声音里带着罕见的紧绷:“林晓!南极监测站刚捕捉到一次极短暂但强度超标的伽马射线爆,来源方向和柯伊伯带外围完全吻合!能量释放模式……根本不是自然超新星遗迹该有的样子!”
内外信息相互印证,没有丝毫侥幸。那个藏在太阳系边缘的“东西”不仅真实存在,还开始主动释放信号了——是警告他们停止窥探?还是在划定某种不可逾越的界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星枢,分析信号意图和对方科技水平。”林晓的声音沉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