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冲天的火光与滚滚浓烟,如同末日降临的丧钟,刺痛了每一位抵达城下的联军将士的眼睛。昔日繁华壮丽的帝都,此刻已沦为一片火海。董卓在撤离前,下达了最疯狂的焦土命令:焚毁宫室、宗庙、府库、民宅,劫掠所有财货,驱赶数百万百姓随军西迁。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昔日繁华的南北二宫、灵台、辟雍、太学等宏伟建筑尽成焦土,无数来不及逃走的百姓葬身火海,哭声震天,尸骸塞道,其状惨不忍睹。
当刘隆、曹操、孙坚等联军主力抵达洛阳东郊时,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幅人间地狱般的景象。残破的城墙,焦黑的土地,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和尸臭,幸存的百姓面如死灰,眼神空洞。
“董卓老贼!国贼!吾誓杀汝!”曹操目睹此景,双目赤红,拔出佩剑,狠狠劈在车辕上,发出野兽般的怒吼。他骨子里仍有匡扶汉室的理想,见此惨状,如何不痛心疾首?
孙坚亦是虎目含泪,咬牙切齿:“不诛此獠,誓不为人!”
便是袁绍、袁术等人,见此空前浩劫,亦为之色变,一时无言。
刘隆面色铁青,紧握拳头。虽知历史走向,但亲眼见证这华夏文明史上的巨大创伤,仍让他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沉重。“传令!全军速速入城,救火!安抚百姓!收殓尸骸!”
“诺!”
联军迅速开入已成废墟的洛阳城。眼前景象更是触目惊心。断壁残垣间,余烬未熄,饿殍遍地,侥幸存活的百姓如同行尸走肉。各路诸侯纷纷下令部下参与救难,但面对如此巨大的灾难,亦是杯水车薪。
曹操强忍悲愤,对袁绍道:“本初!董卓挟持天子公卿西逃,裹挟百姓,所过必如蝗虫过境,涂炭生灵!我等岂能坐视?当速发精兵,轻骑追袭,救回圣驾,截留百姓!”
袁绍却面露难色,沉吟道:“孟德啊,我军连日征战,将士疲惫,粮草转运艰难。且董卓虽败,然主力犹存,更有骁将断后,西去道路险峻,贸然追击,恐中埋伏,损兵折将啊。” 他心中盘算的是如何尽快掌控洛阳废墟,收编残部,巩固自身地位,不愿再冒险。
袁术更是嗤之以鼻:“追击?拿什么追?将士们辛苦破关,正要休整。天子在董卓手中,投鼠忌器,追急了,老狗跳墙,伤了陛下,谁担待得起?”
其他诸侯也多持观望态度,不愿再损耗实力。
曹操见众人如此,心凉半截,愤然道:“诸公惧而不进,操深耻之!操虽不才,愿率本部兵马,追击国贼,虽死不悔!” 说罢,不顾众人劝阻,点齐麾下仅有的五千步骑(其中多为新募之兵),准备出发。
刘备见状,感其忠义,出列道:“曹公高义!备愿率本部千人,随公同往!”
曹操感激地看了刘备一眼,却摇头道:“玄德好意,操心领。然你部兵力单薄,此去凶险,不必同往。留守洛阳,安抚百姓,亦是功德。”
刘隆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知曹操此去,历史上确曾中伏大败,几乎丧命。他虽与曹操未来可能是对手,但此刻董卓是天下公敌,曹操此举于公于私都堪称义举,不能坐视其送死。而且,雪中送炭,正可结下善缘。
他起身道:“孟德兄忠勇可嘉,隆钦佩!然董卓奸诈,必有防备。孤军深入,确属险着。这样,隆派麾下校尉张任,率一千东莱营善射精锐,并调拨良马三百匹,助兄一臂之力,以为策应。同时,我大军在后方为兄压阵,若有不测,即刻接应!”
曹操闻言,深深看了刘隆一眼,心中感激,拱手道:“季玉贤弟深明大义,援手之情,操铭记五内!若操能救回圣驾,必不忘贤弟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