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杏坛传道冠古今 大同世界彰太平(一)

“杏坛的传说,最早见于《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张院长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说道,声音醇厚而富有磁性,“庄子说,孔子到处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弹琴唱歌,书声琅琅。那时候,杏林就成了知识与智慧传播的神圣之地。”

众人一边认真聆听,一边频频点头,眼神中满是对那段古老岁月的向往与崇敬,仿佛能看到孔子和弟子们在杏林里讲学论道的场景。

“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

张院长顿了顿,目光扫视着众人,继续讲解道,“从那以后,杏坛便成为了文庙的标配性建筑,也奠定了它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政治地位。‘杏坛’一词,从此成了授徒讲学之处的泛称,人们也常尊称‘教坛’为杏坛。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教育与文化传承的象征。”

在张院长的引领下,一行人缓缓转到杏坛正面。

只见南面便是那气势恢宏的琉璃五龙壁,五龙壁上五条巨龙蜿蜒盘旋,身姿矫健,鳞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光芒,仿佛下一秒就要破壁而出,腾飞九天。龙身周围云雾缭绕,更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威严的气息。

杏坛周围,植满了杏树。此时恰值秋天,秋风宛如一位神奇的画师,将杏叶染成了金黄。

金黄的杏叶,有的依然紧紧挂于树梢,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顽强;

有的则悠然飘落于地上,层层叠叠,铺就了一条金色的地毯,每一步踏上去,都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仿佛是秋天奏响的美妙乐章;

还有的正飘然下落,在空中打着旋儿,似一只只金色的蝴蝶翩翩起舞,美极了。

“太漂亮了!”啸风不禁脱口而出,眼中满是惊叹与陶醉。

他的目光紧紧追随着那一片片飘落的杏叶,思绪也随之飘远。他想到了孔子当年在杏坛讲学的情景,那些经典的智慧之言,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依然在这片土地上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