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敬者存其心而不忽 一者纯乎理而无杂(三)

张院长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欣慰:“你们说得对,国学文化博大精深,书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希望你们能多了解、多学习,把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啸风用力地点点头:“张院长,您放心,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国学的。今天来到这里,我才发现自己以前对国学的了解太肤浅了,以后我要跟着您好好学习。”

陶兄也在一旁笑着说:“张院长,他叫啸风,他可是对国学充满了热情,以后还得您多多教导。”

张院长看着啸风,眼中满是期许:“好啊,只要你有这份心,我一定倾囊相授。国学的世界广阔无垠,只要你肯用心去探索,一定会收获满满。”

在这一刻,敬一亭内的氛围变得更加热烈而温馨。啸风心中充满了对未来学习的期待,他知道,自己在国学的道路上,才刚刚迈出了第一步,而前方还有无尽的精彩等待着他去发现 。

在明代嘉靖五年至六年期间(即公元 1526 年至 1527 年),明世宗朱厚熜心怀教化天下、大力宣扬儒学的宏愿,故而精心撰写了一篇重要的箴文。

当时,社会风气与思想观念亟待正确引导,朱厚熜深知儒家思想对于稳固统治、规范民众行为的重大意义,遂决定通过此举来强化道德教化,使天下万民皆能恪守孔子所倡导的圣人之道。

这篇箴文一经完成,便迅速颁行至全国各地。各地的孔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学宫,纷纷响应朝廷号召。

为了彰显对这篇箴文的敬重,更为了让其长久流传、供人瞻仰学习,各地学宫都将这篇箴言精心刻制成石碑。同时,专门建造亭子用以供奉此碑,而这些因供奉箴文石碑而建的亭子,便被命名为“敬一亭”。

随着时间的推移,“敬一亭”逐渐成为了各地文庙极具标志性的建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

下面便是这篇意义非凡的《明御制敬一箴》内容:

人有此心,万里咸具。体而行之,惟德是据。敬焉一焉,所当先务。匪一弗纯,匪敬弗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