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下边两边的抱柱上,挂着一副对联:“千言道经贯古今,半部论语冶天下。”
这对联乃是集苏东坡的字而成,苏体字的圆润丰腴、洒脱飘逸与对联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相得益彰。
“千言道经贯古今”,短短七字,道尽了中华经典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熠熠生辉,贯穿古今,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半部论语冶天下”则更是凸显了《论语》这部儒家经典的非凡价值,它虽篇幅不长,却蕴含着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的大智慧,足以影响千秋万代,指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啸风久久凝视着尊经阁与这副对联,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与敬畏。在这喧嚣的现代社会中,尊经阁就像一座文化的灯塔,静静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指引着人们回溯历史,探寻经典,汲取先人的智慧与力量 。
“妈妈,这是个什么字?”清脆稚嫩的童音在尊经阁前响起,打破了短暂的宁静。啸风闻声回头,一眼便认出了那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正是先前在名宦祠里勤学好问的那个。此时,她正歪着脑袋,手指着对联上的一个字,满脸疑惑地望着身旁的母亲。
“妈妈也不认识。”那位女子面带歉意地回答,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无奈。
“是审。”啸风微笑着,轻声对小女孩说道。他的声音温和而亲切,仿佛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古今学问在审……”小女孩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奶声奶气地念着,声音里透着对知识的渴望。
“古今学问在审问,审问方成学问,天下常道非可道,可道师法常道。”那位女子微微皱着眉头,逐字逐句地念了出来,脸上写满了思索。
“妈妈,是什么意思呢?”小女孩仰起头,一脸懵懂地问道。
就在这时,一位早已在月台上等候的瘦老者缓缓开口了,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带着岁月的沉淀:“上联是‘古今学问在审问,审问方成学问’,化用了《中庸》‘审问之’的治学精神,通过顶针的手法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韵律。‘审问’二字,既指的是治学应当像《礼记》里说的‘审问而明辨之’那样,保持严谨的态度,又暗含着陆九渊‘学贵有疑’的质疑精神。你看,这两个‘学问’,一个在句首,一个在句尾,相互呼应,揭示出了知识积累和思维突破之间的辩证关系,就如同朱熹说的‘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