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矿井可都配备了专门的通风设施,保障井下作业安全。”啸风说道,言语中透着对现代矿井设施完善的感慨。
“是啊,通风对于矿井来说,那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陶兄深表赞同,继续说道,“从《水经注》里对风穴的记载,恰好能证明当时大同地区不仅已经在开采煤炭,而且还出现了双眼井,并且掌握了利用出风口和进风口的高差来实现通风的技术。要知道,从单眼井发展到双眼井,从单眼井的自然通风系统过渡到双眼井的通风系统,这在煤窑开采技术领域,算得上是一次意义重大的进步。”
“厉害了!古人在开采技术上居然有如此智慧。”啸风不禁赞叹。
“由此可以大胆推测,在北魏时期,大同地区的煤炭开发已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陶兄进一步推断道。
“真佩服古人的智慧啊,在那么早的时候就能把煤炭开采发展到这种程度。”啸风由衷地称赞道,眼神中满是敬佩。
“到了宋代,煤炭的使用已经极为普遍。”陶兄接着介绍,“南北宋时期的历史学者庄季裕在《鸡肋编》中记载:‘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这表明在那个时候,中国的冶金、陶瓷等众多行业都已广泛将煤当作燃料使用,而且还发明了炼焦技术,极大地拓展了煤炭的用途。”
“宋代的工商业的确很繁荣,煤炭使用的普及也是工商业发展的一个体现。”啸风附和着,对当时的繁荣景象表示认同。
“当时有许多山西人就是靠着卖煤来维持生计的。”陶兄接着讲述。
“那时候就开始做煤炭生意啦?”啸风好奇地瞪大了眼睛,对这个新奇的发现充满兴趣。
“《宋史?陈尧佐传》里有明确记载,庆历五年(1045年),陈尧佐‘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宋代的河东路,大致就在现在的山西省范围。这说明当时山西百姓对煤炭的依赖程度很高,煤炭买卖是重要的经济活动。”陶兄详细解释道。
“那时候的大同煤矿业是什么情况呢?当时大同应该是归辽金统治吧?”啸风又抛出了新的疑问,将话题引向了另一个时期的大同煤矿业。
正是:黑炭含情,暗自燃烧腾白雾;赤心绽彩,忽然喷吐耀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