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碑文您能不能给大家念一念呀?”梦瑶礼貌地询问那位老者。
小主,
“可以呀。”老者欣然应答,随即清了清嗓子,缓缓念道,“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诸佛菩萨之应世也,亦扰哲王之抹弊,或忠,或质,或文……”
“这是什么意思呢?”宇辰一脸疑惑地问道。
“这碑文主要讲的是西京寺重建之事,其意义在于指引迷途之人,弘扬善念、积累功德,这可是莫大的善举。碑上记载着一段关于佛教思想的精华内容——佛、菩萨以他们大爱无疆、关怀世间众生的形象出现在世间,践行着‘诱接众生,同归于善’的崇高理念,这也正是被众人称颂的佛菩萨境界。”老者耐心地解释道。
“我还是不太能理解。”宇辰一脸坦诚地说道。
老者赞赏地点点头,对宇辰这种真诚好学的态度表示肯定。
“的确如此,释迦牟尼毅然抛弃尘世的荣华富贵,全身心地踏上寻求真理的道路,这彰显出他非凡的意志与坚定的信念。这位伟大的圣贤舍弃了一切欲望的束缚,一心追求内心的平和与精神的解脱,最终修成正果,成就佛陀之身,而后教导众生如何超脱苦难。就像在中国西晋时期,高僧慧远大师撰写的《沙门不敬王者论》,便清晰阐述了佛教徒作为‘方外之宾’的地位观点。”
“‘方外之宾’,确实如此。”宇辰赶忙附和道。
“对你个头啊。”梦瑶没好气地嗔怪他。
老者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到了唐代,佛教发生了转变。以百丈怀海为代表的大德高僧们,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态度,融入社会、关心民生疾苦。他们觉得,修行不应仅仅局限于在寺庙内闭关静修,还应当把佛法的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去帮助那些需要援助的人。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佛教僧侣们纷纷走出寺院,投身于慈善事业和社会福利项目。他们积极参与修缮道路桥梁、救济受灾民众等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佛祖的教诲,这也充分展现了佛菩萨的一种境界。”
“这才对嘛,出世即入世,入世即出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宇辰又忍不住发表见解。
“你少说话。”梦瑶瞪了他一眼说道。
“年轻人好悟性!”老者却称赞起宇辰来。
“哪里哪里,过奖了。”宇辰赶忙谦虚回应。
正是:三千界里,无量光中,善化众生皆平等;四大皆空,六尘不染,清净法身证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