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茶香飘溢九州路 金樽共举百商宴(一)

“瞧这儿,”那位中年男子手指向墙上的文字介绍,说道,“辽金元时期,西京大同处于交通枢纽的关键位置,是极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各个民族通过遣使往来、榷场贸易等方式,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民间的商业交易十分频繁,当时宋钱成为了主要的流通货币。”

“宋钱?”梦瑶面露疑惑,不禁发问。

“没错,就是宋钱。”那位男子肯定地回答,“从西京大同输往北方民族的物品,主要是茶叶、丝绸、绢帛以及瓷器之类;而北方民族输入西京大同乃至中原地区的,则主要是盐、羊、马等物资。”

“我认为战争并非促进各民族融合的关键因素,唯有借助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满足各族人民的生活需求,才能真正加速民族融合的进程,就如同咱们当下的‘一带一路’倡议一样。”宇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

“确实如此,‘一带一路’本质上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延伸与发展。”那位男子表示赞同,接着说道,“大辽王朝可不简单,除了在政治、经济领域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与创新举措,在文化、艺术等方面同样收获了巨大的成就。”

“没错,像应县木塔、华严寺都是辽代开始建造的,善化寺好像是金代修建的吧?”梦瑶说道。

“确切地讲,华严寺始建于辽代,不过后来毁于战火,女真人在原有的台基上,依照契丹人的原样重新建造。”那人耐心解释道。

“哦,原来是这样。”梦瑶恍然大悟,“但整体风格依旧保留着辽代的特色,而且说不定参与建造的工匠大多还是汉人呢。”

“这种可能性很大。”那人点头认可。

“辽朝采取了‘一国两制’的策略,来管理汉族和契丹人这两股主要势力。”那人继续说道,“辽国的皇帝大多精通汉文,有些甚至还擅长创作汉诗。契丹人与汉人长期混居,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被汉化。”

“一国两制,这还挺有意思的。”宇辰说道。

“这其实就是所谓的‘两院制’政治体制。”那人进一步解释,“北院主要运用契丹族的制度来管理游牧民族,南院则采用汉族制度管理从事农业的民族,这样的制度使得辽朝的农牧业都能够蓬勃发展。”

“契丹人还挺聪明的嘛!”宇辰大笑着夸赞道,随后还模仿起电视剧中的腔调,“我萧峰大好男儿,竟然和你这卑鄙小人齐名,简直是天大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