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云冈石窟开山因崖结构,佛像真容巨壮无比。”那人文雅地说道,“为了进一步弘扬佛法,同时巩固自身统治根基,北魏皇室大力支持建造各类宏伟壮丽的佛像与寺庙。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云冈石窟。”
“历经1500年的风风雨雨,云冈石窟依旧稳稳地屹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我们能有幸亲眼目睹这些跨越时空的艺术珍宝,实在是难能可贵。”梦瑶不禁感叹。
“随着时间的流转,儒释道三种不同的文化体系逐渐呈现出激烈碰撞与深度融合的态势。尤其是到了辽、金时期,由于大同被视作西京,并且在此兴建了众多重要的佛刹名寺,这大大加速了儒释道三家教义的交流与整合进程。”
那人接着说道,“比如悬空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它的上方供奉着三位分别代表各自宗教领袖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三教共荣的和谐景象。”
“辽金时期西京地区的塔寺,在艺术风格和建筑价值方面,已然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
梦瑶念着展馆介绍,“辽金时期的石雕艺术风格,溯源至北魏,传承晚唐,在中原雕刻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融入本民族文化特色,同时吸收佛教文化精髓,将三者有机融合,创造出了充满写实生活气息的民族艺术精品。”
“西京大同地区那些端庄肃穆的佛教造像,以及内容丰富的经幢石刻,共同构成了极具民族、地域与时代特色的宗教文化。”宇辰补充道。
“是啊,”那男子感慨道,“辽金时期艺术风格溯源于北魏,承袭晚唐,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辽、金,其实是一脉相承的,都有雄浑大气的气象。”
“北魏都城不是平城吗?”梦瑶问道,“那是什么时候改叫大同的呢?”
“大同城始建于战国时期,秦汉时此地为平城县。北魏以平城为都城,迁都洛阳后改称恒州,北齐时改为北恒州,隋朝时称恒安镇,唐朝设为云州,并置大同军节度使,从这时起,大同便有了军城之名,大同以一支军队的名称走进这座城市,并开始由军名逐渐演变为地名。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将云州升为西京大同府,金朝沿袭此制,元朝改为大同路,明朝又恢复为大同府,清朝依旧如此。”那位男子不紧不慢地详细介绍着,仿佛千年时光正顺着他的话语缓缓流淌。
“哦,原来是这样,大同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挺复杂的。”梦瑶脸上仍带着一丝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