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坡联络岗的少年冲到石墩前,胸膛剧烈起伏,嘴唇发白。他抬头看着艾琳,声音压得极低:“林道口……脚印又多了,还有烧过的灰烬。”
艾琳低头看他,目光落在他沾着泥屑的鞋尖上。她没说话,只轻轻点了点头,像是早已预料。
人群原本松动的情绪瞬间凝住。刚才还围着水洼议论引渠的几个男人停下动作,握紧了手中的木棍。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往后退了半步,却被身边人拉住肩膀。
艾琳转身面向打谷场,从怀中取出一块平整的木板,炭笔在掌心划过,发出细微的摩擦声。她蹲下身,将木板平放在石墩上,几笔勾出北岭山势轮廓,一条细线自断崖后蜿蜒而下,直通村落蓄池。
“水能活命,也能救命。”她说,“现在,我们要用它来守村。”
她用炭笔点向主道中段一处狭窄岔口,笔尖顿了顿:“他们若来,必走这条路。太宽的坡容易暴露,太陡的林道拖不动重物。只有这里——进可攻,退难逃。”
赵姓青年挤上前,盯着那条红线看了许久,问:“设陷阱?”
“不止。”艾琳划出三条通往村子的小径,在主道两侧标出两处高点,“一人放哨,三人埋伏。绊索、陷坑、藏弓手,缺一不可。我们不求杀敌,只要让他们不敢靠近。”
疤脸汉子站在人群后排,手里还攥着那把短斧。他冷笑一声:“挖几个坑就能挡海盗?你当他们是瞎子?”
艾琳没看他,只将木板翻转,背面已有草图:斜坡深坑,底部竹签密布,表面覆以枯叶薄土,旁注一行小字——“三步外看不出异样”。
她起身,拍了拍手:“信不信,等他们踩进去才知道。”
说完,她提起腰间工具袋,朝村口走去。赵姓青年立刻跟上,又点了五名壮年男子同行。队伍刚动,疤脸汉子仍站在原地不动。
老村长拄杖立于石墩旁,目光扫过他,轻声道:“你儿子昨夜磨了一整晚的刀。”
疤脸汉子一怔。
老村长没再说话,只缓缓点头,像是在说:去吧。
那人终于迈步追了上去。
主道岔口坡度倾斜,杂草掩映下土质松软。艾琳一脚踩实地面,抬手示意众人停步。她弯腰抓起一把土,指缝间簌簌落下,回头对赵姓青年说:“就这儿,挖三尺深,底要窄,口要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