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初显成效的田野

艾琳蹲在赵姓青年的豆田边,指尖捏着一把湿润的泥土。她用小铲轻轻拨开表层,露出底下几根浅褐色的细根,根上缀着些微凸起的小瘤。她盯着看了片刻,将土重新覆好,翻开木册记下“初现结瘤,保墒良好”。

天刚亮透,南洼李氏已提着陶罐站在自家田头,往麦苗间隙浇水。那片地的绿意整齐得像一块织好的麻布,株距均匀,叶色青亮。几个早起的孩子围在田埂上,踮脚往里看。一个孩子指着说:“李婶的地,一根杂草都没有!”李氏没应声,嘴角却绷不住地往上提。

消息是拾粪的孩童先传开的。他们清晨沿田边走一圈,回来嚷着“李家的地绿成一片啦”,话音未落就跑进打谷场。不过半日,陆续有人往试验田走来。北坡王家子的麦田也出了苗,虽不如南洼那片齐整,但土面松软,垄线笔直,牛走过都不陷蹄。有老农蹲下抓了把土,在指间捻了捻,嘟囔:“这土……怎么像是养过的?”

艾琳没去打谷场。她沿着三块试点田走了一遍,查看出苗率和墒情。走到西田时,赵姓青年正蹲在坡地边缘,扒开一丛豆苗看根部。见艾琳来了,他抬头问:“这些小疙瘩,真能让地变肥?”

“你看的是菌根。”她说,“豆子活着时存养分,翻进土里后烂成肥,比牲口粪还管用。”

青年伸手摸了摸根瘤,又抠了点土闻了闻:“土味不一样了,没那么死。”

艾琳点头:“地活了。”

他沉默一会儿,忽然说:“我娘昨夜问我,为啥别人都改种法,咱家还守着老路。我说不出话。”

艾琳没接话,只从怀里取出一张薄纸,上面画着轮作周期图。“你要是信得过,下一季接着种豆,再下一季休地盖草。三年后,这片坡地能顶平地使。”

青年盯着图纸看了很久,终于说:“我想再领一副筛子。我家后园那半亩,想试试浅耕。”

艾琳合上纸页:“明早来谷仓登记,筛子还有三把。”

他点点头,没走,反而蹲回去继续看豆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