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磨刀石与信

艾琳的手还按在短刃柄上,指节发白。门外的脚步声消失了,她没有松开。风从地窖口灌进来,吹得袖口碎布贴住皮肤,像一层干涸的膜。她缓缓吐出一口气,将刀柄松开半寸,转身踏上台阶。

木阶吱呀作响,她一步步回到地面。夜已深,村子沉在寂静里,只有远处狗吠断续传来。她怀里揣着村志和那把锈钥匙,肩背因长时间紧绷而发酸。破屋就在几步外,门虚掩着,油灯还亮着一点微光。

她刚要推门,听见身后有极轻的踩草声。不是巡逻的脚步,也不是孩童嬉闹,是成年人刻意放慢的靠近。她侧身,手再次移向腰间,目光锁住来人轮廓。

补网妇人站在三步开外,披着旧麻布斗篷,脸被阴影遮去大半。她的呼吸急促,肩膀微微颤抖,手里攥着一团皱纸。

艾琳没说话,只拉开门缝,示意她进屋。

妇人踉跄着跨过门槛,一进门便跪倒在土炕边,喉咙里挤出一声压抑的呜咽。她抬起手,将那团纸塞进艾琳掌心,手指冰凉,指甲缝里带着泥痕。

艾琳低头展开纸条。火光下,一行歪斜的字迹浮现:

“X月廿,码头,救我。”

笔画稚嫩,但笔顺熟悉。她立刻认出——这字迹与林边交接布条上的符号出自同一人之手。那孩子曾捧着萤火虫说“坏人怕光”,如今却被关在某个不见天日的地方,用尽力气写下这几个字。

她抬眼看向补网妇人。妇人伏在地上,额头抵着炕沿,声音破碎:“他们把她带走了……就昨晚上。我在床底下摸到这张纸,藏在灶灰里一夜……不敢烧,也不敢给别人看。”

艾琳问:“你怎么拿到的?”

“有个送菜的老汉,今早从镇上回来,在码头附近捡的。他认得我家孩子的字,悄悄送来。”妇人抬起头,眼里布满血丝,“他说……看见铁笼子,关着三个孩子。守卫穿着黑牙团的皮甲,但旗子不是黑帆。”

艾琳沉默片刻。铜牌背面刻着“X月廿集结”,村志记载人税抽活口,如今信上日期吻合,地点明确。这不是巧合,是链条的一环。

她又问:“你确定这是你女儿写的?”

“是她的笔迹。”妇人咬着嘴唇,“她不会写别的字。‘救’字总少一撇,‘我’字勾得太重……你看,这里——”

艾琳顺着她指尖看去。那“我”字末笔确实拖长,带着孩子气的倔强。她合拢手掌,纸条被紧紧裹住。

“你打算怎么办?”补网妇人突然抓住她手腕,“别管了……求你。要是你去,他们会知道村里有人反抗。他们会杀更多人……像当年那样……”

艾琳没挣脱她的手。她想起第一次吃饭时,妇人端来的鱼汤冒着热气;想起她送磨刀石时说的那句“防身用”;想起她在火攻之夜带头烧帆索的身影。

她慢慢抽回手,走到墙角。

那里靠着一块磨刀石,灰褐色,棱角粗粝。这些日子,她每次擦拭短刃都用它。石头边缘已被摩挲出一道光滑的弧线,像是被时间磨出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