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技术革新的门槛

报告的提交,如同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块石头,等待着涟漪扩散。王超深知,审批流程需要时间,尤其是涉及资金申请。他并没有干等,而是继续在厂内推动力所能及的改进。

他组织张保国和几个机灵的青工,成立了“技术革新小组”,基于现有的手摇搅拌器,开始尝试制作更小尺寸的型号,用于实验不同配比的浆液或者小批量特色产品的开发。同时,他也让何师傅参与到对点浆工序的细化研究中,记录不同温度、不同豆质下的最佳操作参数,为将来可能的辅助装置积累数据基础。

另一边,老陈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地区建筑五金配件供应“空窗期”的影响开始初步显现,市场上合页、插销等小五金的价格出现了细微但明确的上浮趋势。老陈按照王超的吩咐,开始小批量、多批次地放货,借口都是“帮街道处理积压废旧物资”或“支援周边公社维修”,价格略低于市面新货但远高于废品价,交易进行得悄无声息却又顺风顺水。一笔笔利润,开始悄然流入王超的系统中,充实着他的秘密资金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天下午,王超正在车间里和技术革新小组的成员一起调试新做的小号手摇搅拌器,街道办事员小跑着过来通知,让他立刻去刘副主任办公室一趟。

王超心中一动,预感可能与那份报告有关。他整理了一下衣着,快步来到刘副主任办公室。

推门进去,发现不仅刘副主任在,马主任也坐在一旁,两人脸上的表情都有些严肃,办公室里还弥漫着一股未散的烟味。

“王超同志,来了,坐。”刘副主任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语气比平时正式。

王超依言坐下,腰杆挺直,目光平静地看向两位领导。

刘副主任拿起桌上那份他提交的报告,在手里掂了掂,开门见山:“王超同志,你这份报告,我和马主任仔细研究过了,也跟区工业科的相关同志做了初步沟通。”

他顿了顿,看向王超,目光带着审视:“想法是好的,方向也没错。区里的同志也肯定了你们厂积极主动搞技术革新的精神。”

王超心里咯噔一下,知道重点在后面。

果然,刘副主任话锋一转,语气加重了些:“但是,区里认为,你们提出的这两个项目,虽然比之前那个电动的要实际,但依然带有一定的…嗯…‘试验’性质。尤其是那个点浆辅助装置,区里的技术员看了草图,认为其可行性和实际效果,有待验证!”

他放下报告,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目前区里的资金也比较紧张,要优先保障那些效益明确、风险可控的技改项目。所以,区里的意思是,资金支持,暂时无法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