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那些执意活在过去、试图破坏新秩序、将欧洲再次拖入深渊的幽灵,我们只有一个清晰而坚定的回答:帝国的力量,足以扞卫我们亲手建立的和平!任何试图挑战这一点的行为,都将是螳臂当车,自取灭亡!”
这仅仅是开始,与此同时,帝国控制下的各大报纸,如影响力巨大的《人民观察家报》、《德意志总汇报》等,连篇累牍地刊登精心炮制的分析文章、辛辣的社论和极具侮辱性的讽刺漫画。
在一幅广为流传的漫画中,丘吉尔被描绘成一个肥胖、叼着巨大雪茄、不顾脚下堆积如山的士兵尸骨、只顾对着地图咆哮的战争狂人;而在另一幅漫画里,埃兰准将被画成一个躲在北非沙漠帐篷里、衣衫褴褛、对着一张破旧欧洲地图做白日梦的落魄军官,眼神空洞而迷茫,这些宣传品通过各种公开和秘密的渠道,向中立国乃至敌对国家渗透,试图影响全球舆论。
1918年9月28日,加拿大渥太华,一栋被临时征用作为英国流亡政府驻地的石砌建筑内。
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坐在宽大的扶手椅里,房间里弥漫着浓重的雪茄烟雾,收音机里正播放着柏林电台的德语广播,旁边一位年轻的译员低声而快速地翻译着。
听着那些尖锐刻薄、歪曲事实的指控,丘吉尔的脸色由红转青,手中的哈瓦那雪茄几乎被他粗壮的手指捏断。
“无耻!卑鄙的谎言!毒蛇般的嘶鸣!”他愤怒地低吼着,胸膛剧烈起伏,但在那愤怒的火焰之下,眼底深处却难以掩饰地闪过一丝深深的无力与挫败。
德国的舆论攻势精准狠辣,直接打在了他们最脆弱、最无法辩解的痛处远离本土,缺乏实际影响力与行动能力。
同日,北非阿尔及尔,自由法国总部所在地,一座充满摩尔风格的白色建筑内。
夏尔·埃兰准将同样收听了这段广播。与丘吉尔的暴怒不同,他显得相对平静,只是那紧握的、指节发白的拳头,暴露了他内心汹涌的波澜。
“他们想从精神上打垮我们,瓦解我们的抵抗意志,”他对身边几位核心幕僚说,声音低沉而坚定,“但我们存在的本身,就是对这一切诽谤最有力的反驳。我们必须加快行动,用实实在在的成果,用我们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点燃的希望之火,来回应柏林这些恶毒的噪音!”
然而,尽管流亡领袖们试图振作,德国的宣传也并非全无效果。在一些重要的中立国,如瑞士、瑞典,甚至在英国本土和法国的部分海外殖民地,一些民众和政治观察家开始对这些流亡政府的实际作用、代表性和未来前景产生越来越多的怀疑与讨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在对西方流亡政府的舆论战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林晓的战略目光再次投向了东方。
那片广袤无垠、资源丰富却局势未定的俄罗斯土地,始终是他庞大战略棋盘上一个至关重要、且充满变量的区域。
那个在德国刺刀和外交手腕共同支持下,于1917年10月20日在莫斯科圣母安息大教堂加冕的“全俄沙皇”基里尔·弗拉基米洛维奇大公,是帝国在东线最重要的战略棋子,也是遏制潜在威胁、攫取利益的关键。
1918年10月2日,柏林无忧宫,地下一层的秘密电报通讯中心。
一份来自莫斯科的加密长文电报,经过数道严格的解码程序,被直接呈送到了林晓的办公桌上。
发电人是帝国驻莫斯科全权军事顾问团团长,经验丰富的冯·德·戈尔茨将军,电报内容详尽,汇报了基里尔沙皇政权目前的统治状况、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沙皇本人一个日益强烈、近乎迫切的战略诉求。
林晓坐在壁炉旁的软椅上,就着跳跃的炉火光芒,仔细阅读着电文,戈尔茨将军报告称,基里尔政权在德国持续不断的大力军事和经济援助下,已经基本控制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核心区域,包括莫斯科、圣彼得堡。
政权架构初步稳定,组建了一个以保皇党贵族、部分前沙俄官僚和少数右翼社会革命党人为主的、看似联合实则由保皇派主导的政府,并开始以旧俄军军官和忠诚的哥萨克部队为核心,重建一支被称为“帝国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新军队。
然而,挑战依然严峻,甚至可以说是危机四伏,国民经济因连年战争和革命濒临崩溃,农村地区匪患横行,行政效率低下。
而最致命的威胁,来自于东面的布尔什维克虽然在1918年初的系列战役中遭受重创,主力西进受阻,但其残余力量在托洛茨基、布琼尼等人的领导下,有序地撤退至伏尔加河以东、乌拉尔山乃至更遥远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他们依托广袤的战略纵深、部分尚未被摧毁的工业基地以及某些外国势力的暗中援助,进行着顽强的抵抗和重组。
尤其是在远东,红军游击队和分散的地方苏维埃政权仍然活跃,他们不断袭击交通线,严重威胁着连接俄国东西部的生命线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大动脉,也阻碍了基里尔政权彻底统一俄国、并完全兑现其对德国承诺的战略目标。
电文的最后部分,是戈尔茨将军以凝重语气转达的基里尔沙皇的迫切请求:“沙皇陛下及其军事内阁坚信,必须趁红军在远东立足未稳、内部派系纷争加剧、且日本直接干预的威胁尚未变成现实之际,发动一场决定性的东征战役,以期彻底铲除布尔什维克余孽,光复罗曼诺夫王朝的全部疆土。”
“他恳请皇帝陛下您,能够基于我们双方的共同利益和友谊,全力支持并援助这次伟大的、关乎俄罗斯命运的圣战。”
林晓放下电文,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支持基里尔政权东进,从战略上看,符合帝国的长远利益。
一个统一、稳定、且在经济和军事上高度依赖德国的俄罗斯,将成为帝国可靠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东方战略屏障,并能有效牵制乃至抵消日本在远东的扩张野心。
但这也意味着巨大的、持续的投入需要提供更多的军事顾问、更多的武器装备、乃至在关键时刻,可能需要直接出动部分德军精锐部队进行战术支援,同时也要时刻警惕基里尔政权在实力逐渐壮大后,可能产生的民族主义情绪和离心倾向。
权衡利弊之后,林晓做出了决断。他按响了呼叫铃,汉斯·伯格少校应声而入。
“汉斯,立即通知总参谋部、外交部和东方事务办公室的主要负责人,一小时后在蓝色会议室召开紧急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