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自辛未年,止于乙亥年,一共五年。
太宗简文皇帝咸安元年(辛未年,公元371年)
春季,正月,袁瑾和朱辅向前秦求救。前秦王苻坚任命袁瑾为扬州刺史,朱辅为交州刺史,派遣武卫将军、武都王苻鉴和前将军张蚝率领步、骑兵二万人前去救援。东晋大司马桓温派淮南太守桓伊、南顿太守桓石虔等在石桥迎击苻鉴和张蚝,大败秦军,秦军退守慎城。桓伊是桓宣的儿子。丁亥(十七日),桓温攻克寿春,擒获袁瑾、朱辅及其家族宗党,送往建康处死。
前秦王苻坚将关东豪杰及各部夷人十五万户迁徙到关中地区,将乌桓人安置在冯翊、北地,将丁零人翟斌的部族安置在新安、渑池。凡是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如今想重归旧业的人,全部听任他们自己的安排。
二月,前秦任命魏郡太守韦钟为青州刺史,中垒将军梁成为兖州刺史,射声校尉徐成为并州刺史,武卫将军王鉴为豫州刺史,左将军彭越为徐州刺史,太尉司马皇甫覆为荆州刺史,屯骑校尉、天水人姜宇为凉州刺史,扶风内史王统为益州刺史,秦州刺史、西县侯苻雅为使持节、都督秦、晋、凉、雍各州诸军事、秦州牧,吏部尚书杨安为使持节、都督益、梁州诸军事、梁州刺史。重新设置雍州,州治设在蒲阪;任命长乐公苻丕为使持节、征东大将军、雍州刺史。梁成是梁平老的儿子;王统是王擢的儿子。苻坚考虑到关东刚刚平定,郡守县令应该有合适的人选,于是就命令王猛根据具体情况自行选拔征召英俊杰出的人才,充实六州的郡守县令,授官以后,再上报朝廷正式任命。
三月,壬辰(二十三日),东晋益州刺史建成定公周楚去世。
前秦后将军、金城人俱难在桃山攻打东晋兰陵太守张闵子的部队,大司马桓温派兵击退了他。
前秦西县侯苻雅、杨安、王统、徐成以及羽林左监朱肜、扬武将军姚苌率领步、骑兵七万人讨伐仇池公杨纂。
代国将领长孙斤图谋弑杀代王拓跋什翼犍,世子拓跋寔与他搏斗,伤及肋部,最终擒获了长孙斤,将他处死。
夏季,四月,戊午(二十日),东晋实行大赦。
前秦军队抵达鹫峡,杨纂率领五万兵众抵抗。东晋梁州刺史、弘农人杨亮派督护郭宝、卜靖率领一千多骑兵协助杨纂,在峡谷中与前秦军队交战,杨纂军队大败,十分之三四的人阵亡,郭宝等人也战死,杨纂收拢溃散的军队逃回。西县侯苻雅进军攻打仇池,杨统率领武都部众投降了前秦。杨纂恐惧,反绑双手出城投降,苻雅将杨纂押送长安。前秦任命杨统为南秦州刺史;加授杨安为都督南秦州诸军事,镇守仇池。
先前王猛在枹罕攻破张天锡时,俘获了他的将领敦煌人阴据及披甲士兵五千人。前秦王苻坚在攻克杨纂后,派阴据率领他的部众返回凉州,让着作郎梁殊、阎负护送他们,同时命令王猛写信告诉张天锡说:“过去你的先公向刘曜、石勒称藩,是审时度势,权衡强弱之举。如今论论凉国的力量,则比过去有所削弱;说说大秦的德威,则远非二赵所能匹敌。而将军却反而断绝两国关系,这恐怕不是宗庙的福祉吧!以我大秦的威势,震动四方,无所不及,可以让弱水东流,使江河西注。关东既已平定,即将移师黄河以西,恐怕不是你凉州六郡的士人百姓所能抵抗的。刘表曾说汉水以南可以自保,将军也说黄河以西可以保全,是吉是凶全在于自身,前车之鉴不远,你应该深思熟虑,为自己谋求多福,不要让六代祖业毁于一旦!”张天锡非常恐惧,派使者向前秦谢罪,表示称藩。苻坚授予张天锡使持节、都督河右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凉州刺史、西平公。
吐谷浑王辟奚听说杨纂失败,五月,派使者向前秦进献一千匹马、五百斤金银。前秦任命辟奚为安远将军、漒川侯。辟奚是叶延的儿子,喜好学习,仁厚但缺乏威严决断。他的三个弟弟专权放纵,国人深以为患。长史钟恶地,是西漒羌族的豪强,对司马乞宿云说:“三位王爷横行霸道,权势超过了国王,几乎要亡国了。我们二人位居辅佐重臣,岂能坐视不管!明天十五日早晨,文武百官都要聚会,我将要讨伐他们。国王身边都是我们羌人,只要我递个眼色,立刻就能擒获他们。”乞宿云请求先向国王报告,钟恶地说:“国王仁慈而优柔寡断,报告他必定不会同意。万一事情泄露,我们就要被灭族了。事情已经说出口,怎么能中途改变!”于是在座位上逮捕了三位王爷,把他们杀了。辟奚惊恐万分,自己躲到床下,钟恶地、乞宿云快步上前扶起他说:“臣昨晚梦见先王命令臣说:‘三位王爷将要作乱,不可不讨伐。’所以我们才杀了他们。”辟奚因此受惊患病,精神恍惚,命令他的世子视连说:“我祸及同胞兄弟,还有什么脸面在地下见到他们!国家大事大小,都交给你处理,我的余年残命,不过是寄食人间罢了。”最终因忧虑去世。
小主,
视连继立,七年不饮酒游猎,军国事务都托付给将领和辅佐大臣。钟恶地劝谏,认为:“君主应当自己享乐,建立威信,传播德行。”视连哭泣着说:“我家从先世以来,都以仁孝忠恕相承。先王因为念及手足之情不能善终,悲愤而死。我虽然继承了王位,不过是空占其位而已,怎敢安于声色游娱!建立威德的事,就交给将来吧。”
代国世子拓跋寔因伤势过重而去世。
秋季,七月,前秦王苻坚前往洛阳。
代国世子拓跋寔娶东部大人贺野干的女儿,怀有遗腹子,甲戌(初七),生下一个男孩,代王拓跋什翼犍为此赦免境内罪犯,给他取名为涉圭。
大司马桓温因为梁州、益州多有寇贼,而周氏世代都有威名,八月,任命宁州刺史周仲孙监益、梁二州诸军事,兼任益州刺史。周仲孙是周光的儿子。
前秦任命光禄勋李俨为河州刺史,镇守武始。
王猛依据在潞川立下的战功,请求任命邓羌为司隶校尉。前秦王苻坚下诏说:“司隶校尉,负责督察京城周围的地区,职责重大,不能用来优待礼遇名将。汉光武帝不以政务官职安置功臣,实际上是更看重他们。邓羌有廉颇、李牧的才能,朕正要把征伐的事情委托给他,向北平定匈奴,向南扫荡扬、越之地,这才是邓羌的责任,司隶校尉怎么值得交给他呢!晋升他为镇军将军,赐位特进。”
九月,前秦王苻坚返回长安。归安元侯李俨在上邽去世,苻坚又任命李俨的儿子李辩为河州刺史。
冬季,十月,前秦王苻坚前往邺城,在西山狩猎,十几天都流连忘返。乐工王洛拉住马劝谏说:“陛下为百姓所依托,如今长时间狩猎不归,一旦发生意想不到的祸患,让太后和天下人怎么办呢!”苻坚因此停止狩猎返回王宫。王猛趁机进言说:“狩猎确实不是紧要事务,但王洛的话,不可忘记。”苻坚赏赐王洛一百匹帛,授予他箴规左右的官职,从此不再狩猎。
大司马桓温倚仗他的才能、谋略、地位和声望,暗中怀有篡夺皇位的野心,曾经抚摸着枕头叹息说:“男子汉如果不能流芳百世,也应当遗臭万年!”方术之士杜炅能预知人的贵贱,桓温问他自己的官位能到什么地步,杜炅说:“明公的功勋举世无双,官位能到人臣的顶峰。”桓温听后不高兴。桓温想先在河朔地区建立战功,以此赢得时望,回来后接受加九锡的礼遇。等到在枋头失败,威名顿时受挫。攻克寿春后,他对参军郗超说:“这足以雪洗枋头之败的耻辱了吧?”郗超说:“没有。”过了很久,郗超到桓温的住所留宿,半夜时分对桓温说:“明公难道没有什么顾虑吗?”桓温说:“你想说什么?”郗超说:“明公承担着天下的重任,如今已年届六十,却在重大行动中失败,如果不建立非常的功勋,就不足以镇服、满足百姓的愿望!”桓温说:“那么该怎么办呢?”郗超说:“明公如果不效仿伊尹、霍光废立皇帝的做法,就无法建立巨大的威权,镇压四海。”桓温一向有此心意,深以为然,于是就和他定下计议。考虑到皇帝平时谨慎没有什么过错,而床笫之事容易诬陷,于是就说“皇帝早有阳痿的毛病,他宠幸的相龙、计好、朱炅宝等人,参与服侍内宫起居,与田氏、孟氏两位美人生下了三个儿子,将要设立太子赐封王位,倾覆转移皇室的根基。”秘密地将这些话在民间传播,当时的人们都无法辨别真假。
十一月,癸卯(初九),桓温准备从广陵返回姑孰,驻扎在白石。丁未(十三日),抵达建康,含蓄地劝说褚太后,请求废黜皇帝司马奕,立丞相会稽王司马昱为帝,同时还草拟了诏令进呈给太后。太后当时正在佛屋烧香,内侍报告说:“外面有紧急奏章。”太后出来,倚着门看了几行奏章,就说:“我自己本来就怀疑有这种事!”看到一半便停下,索要笔加上了一句:“未亡人(太后自称)不幸遭受这百般忧患,感念生者和死者,心如刀割。”
己酉(十五日),桓温在朝堂召集百官。废立皇帝既然是历代所没有过的事情,没有人知道过去的典则,百官都震惊恐惧。桓温也神色紧张,不知该怎么办。尚书仆射王彪之知道事情无法阻止,就对桓温说:“明公辅佐皇室,应当借鉴前代的作法。”于是就命令取来《霍光传》,礼仪法度很快就决定了。王彪之身穿朝服站在朝堂上,神态坚毅,毫无惧色。文武官员的礼仪准则,没有不从他那里取法决定的,朝廷百官因此都很佩服他。于是宣布太后的诏令,将皇帝废黜为东海王,由丞相、录尚书事、会稽王司马昱继承皇位。百官进入太极前殿,桓温派督护竺瑶、散骑侍郎刘亨收取了皇帝的玺印绶带。司马奕头戴白帽,身穿单衣,走下西堂,乘坐牛车出了神虎门,群臣叩拜辞别,没有不唏嘘叹息的。侍御史、殿中监带领一百名士兵护送到东海王的宅第。桓温率领百官准备好皇帝的车驾,到会稽王府邸迎接会稽王司马昱。司马昱在朝堂更换了服装,戴着平顶的头巾,穿着单衣,面向东流着眼泪,拜受玺印绶带,当天即皇帝位,改年号。桓温暂时住在中堂,分派兵力屯驻守卫。桓温脚有毛病,皇帝下诏允许他可以乘车进入殿堂。桓温事先准备好了言辞,想陈述废立皇帝的本意,皇帝召见他,一见面就流下了几十行眼泪,桓温敬畏惶恐,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就出来了。
小主,
太宰武陵王司马曦,喜好习武练兵,被桓温所忌惮,想废黜他,就把此事告诉了王彪之。王彪之说:“武陵王是皇室的尊亲,没有明显的罪过,不能因为猜疑嫌隙就轻易废黜迁徙。明公建立圣明的朝廷,应当尊崇辅佐王室,与伊尹、周公媲美;这是大事,应该再仔细考虑。”桓温说:“这已经是决定了的事情,你不要再说了!”乙卯(二十一日),桓温上表称:“司马曦招纳轻浮急躁之徒,儿子司马综自负残忍;袁真叛逆,事情与他有牵连。近来他猜疑恐惧,将会成为祸乱的起因。请求免除司马曦的官职,让他以王的身份返回封地。”皇帝同意了,同时免除了他的世子司马综、梁王司马逢等人的官职。桓温派魏郡太守毛安之率领他的部下在宫中值宿守卫。毛安之是毛虎生的弟弟。
庚戌(十六日),尊奉褚太后为崇德太后。
当初,殷浩去世时,大司马桓温派人送信去吊唁。殷浩的儿子殷涓既不回信,也不到桓温那里去,却与武陵王司马曦交游。广州刺史庾蕴,是庾希的弟弟,一向与桓温有隔阂。桓温厌恶殷氏、庾氏宗族强大,想除掉他们。辛亥(十七日),派他的弟弟桓秘逼迫新蔡王司马晃到西堂叩头自述,声称与司马曦及其儿子司马综、着作郎殷涓、太宰长史庾倩、掾曹秀、舍人刘强、散骑常侍庾柔等人阴谋反叛;皇帝面对他流下了眼泪,桓温将这些人全部逮捕交付廷尉治罪。庾倩、庾柔都是庾蕴的弟弟。癸丑(十九日),桓温杀掉了东海王的三个儿子和他们的母亲。甲寅(二十日),御史中丞、谯王司马恬秉承桓温的旨意,请求依据法律诛杀武陵王司马曦。皇帝下诏说:“悲痛惋惜,惶恐不安,不忍心听闻,更何况是说出口呢!再仔细商议吧!”司马恬是司马承的孙子。乙卯(二十一日),桓温再次上表,坚决请求诛杀司马曦,言辞非常激烈切直。皇帝于是赐予桓温亲手写的诏书说:“如果晋朝的国运绵长,明公就应当奉行先前(不杀司马曦)的诏令;如果晋朝的大运已去,请让我退位让贤。”桓温看了之后,汗流浃背,脸色大变,于是上奏废黜司马曦及其三个儿子,将其家人全部迁徙到新安郡。丙辰(二十二日),免去新蔡王司马晃的爵位,贬为庶人,迁徙到衡阳;殷涓、庾倩、曹秀、刘强、庾柔都被灭族,庾蕴服毒而死。庾蕴的哥哥东阳太守庾友的儿媳,是桓豁的女儿,所以桓温特别赦免了她。庾希听到这场灾祸,与弟弟会稽王参军庾邈以及儿子庾攸之逃到了海陵的湖泽中。桓温诛杀了殷氏、庾氏后,威势显赫至极,侍中谢安见到桓温远远地就行叩拜礼。桓温吃惊地说:“安石(谢安字),你为什么要这样?”谢安说:“没有君王(指向您行礼)在前,臣子(指我)却只是作揖在后的道理。”
戊午(二十四日),东晋实行大赦,为文武官员增加二等爵位。
己未(二十五日),桓温前往白石,上书请求返回姑孰。庚申(二十六日),皇帝下诏晋升桓温为丞相,大司马职务依旧,留在京师辅佐朝政;桓温坚决推辞,仍请求返回镇守地。辛酉(二十七日),桓温从白石返回姑孰。
前秦王苻坚听说桓温废立皇帝的事情,对群臣说:“桓温此前败于灞上,后来败于枋头,不能反思过错、自我贬责以向百姓谢罪,反而还废黜君主以自我辩解,六十岁的老头,举动如此,将如何自容于天下呢!谚语说:‘对妻子愤怒却给父亲脸色看。’大概说的就是桓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