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民心铸甲胄,暗夜潜龙行

百姓自发劳军的场景,如同冬日里的一把火,温暖了巴州军民的心,也更坚定了凌岳坚守下去的信念。他郑重收下了那份沉甸甸的心意,并未将物资简单入库,而是当即下令,将其大部分用于改善伤兵营的伙食和城内孤寡老弱的生活,只留下少部分充作军粮。这一举动,更是赢得了满城军民由衷的拥戴。

“民心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凌岳对冉琎和张珏感叹道,“昔日只闻其言,今日方知其重。有此民心支持,巴州便是铁打的城,雷击不垮,火烧不熔!”

他趁热打铁,进一步推行了一系列稳固内部、收拢人心的措施。颁布了更为清晰的军功授田令和抚恤条例,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设立“忠烈祠”,将历次战斗中牺牲的将士名讳录入,允四时祭奠,极大地提升了军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鼓励城内手工业恢复生产,由将军府出资订购军需民用品,并允许其部分产品对外销售,盘活经济;甚至组织识文断字者,在城内开设临时学堂,教导孩童识字明理,传递抗蒙信念。

这些举措看似琐碎,却如同春雨润物,无声无息地将巴州上下拧成一股绳。一种不同于腐朽南宋朝廷的、充满生机与凝聚力的新气象,在这座被围困的孤城中悄然孕育。

然而,凌岳并未沉醉于内部的安稳。他深知,外部的压力并未减轻分毫。合丹的耐心是有限的,吕文德的犹豫也不会持久,南线的杨立更像一头伺机而动的饿狼。被动防守,终有力竭之时。

必须主动破局!而破局的关键,或许不在正面战场,而在那看不见的战线。

是夜,凌岳秘密召见了岳璃和“夜不收”的队长赵晟(一名由凌岳亲手训练、忠诚机敏的土着军官)。

“赵晟,‘夜不收’近期可曾探得合丹粮道或薄弱之处?”凌岳直接问道。

赵晟面露难色:“回主公,合丹经上次劫营后,防卫极其森严。粮草囤积之地移至大营核心,且有重兵把守,巡逻队交错不息,极难靠近。其粮道亦经常变换,难以捕捉规律。”

凌岳点点头,这在他预料之中。合丹不是阿术,用兵老辣,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那…吕文德军中呢?尤其是那些西方‘巧匠’的营区,可有发现?”

赵晟精神一振:“正要禀报主公!我军斥候冒死潜入巴东一带,发现吕文德军后勤营中,有一处区域戒备格外森严,甚至超过其中军大帐!夜间常有奇特声响和火光传出,且有身着异域服饰之人出入。我等曾远远望见,他们似乎在组装一些巨大的、从未见过的木质器械,结构复杂,非弩非炮,看不透用途。”

奇特器械?西方巧匠?凌岳心中一凛。圣殿骑士团提供的绝不仅仅是资金,还有技术!他们想干什么?为吕文德制造超级攻城器?

“能否再探?最好能弄清楚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凌岳沉声道。

赵晟面露愧色:“对方守卫极其警惕,设有暗哨和巡逻犬(一种被西方人带来的獒犬,嗅觉灵敏),我等数次尝试靠近皆被发现,折损了两名好手…请主公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