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要的就是这个态度。”林万骁合上笔记本,做了总结发言,声音沉稳而有力,“草甸有美丽的风景,有独特的文化,这是发展的优势。但我们的工作,绝不能只盯着那些容易出彩的地方,更要聚焦那些尚未摆脱贫困的角落,那里才是检验我们执政能力和为民初心的试金石!”
他看向李强和阿苦拉哈:“针对西山乡以及类似乡镇的贫困问题,县委县政府要在一周内,拿出一个系统的、可操作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方案,报到市委。我要看到具体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市里相关部门要全力配合支持。”
“是!林书记,我们一定深刻反思,坚决整改!”李强和阿苦拉哈连忙起身表态。
“另外,”林万骁语气稍缓,但依旧严肃,“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旅游开发要持续,但必须与带动偏远地区群众增收紧密结合。比如,能不能引导景区企业优先采购西山乡的农特产品?能不能在旅游线路上,设计一些包含西山乡特色村寨的深度体验项目?思路要打开,办法要创新!”
会议在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与紧迫感中结束。
离开西山乡时,天色已近黄昏。残阳如血,将群山和破败的寨子染上一层悲壮的色彩。
回县城的路上,林万骁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逐渐变得“顺眼”起来的风景,心中并无轻松。西山乡的见闻,像一根刺,扎在他的心里。他知道,这绝非草甸一县的问题,很可能在整个西明市,乃至更广的范围内都存在。
“致远,”他缓缓开口,“通知市委政研室和市扶贫办,立即着手准备一份关于全市相对贫困地区(重点是非贫困县内的贫困乡镇)现状及帮扶对策的调研报告。范围要覆盖所有区县,尤其是几个自治县和偏远山区。”
“是,书记。”秦致远肃然应道。他知道,林书记这是要以点带面,推动解决更深层次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车队驶入草甸县城,华灯初上。县城的整洁与繁华,与西山乡的破败形成了鲜明对比。林万骁入住县招待所,谢绝了县里安排的晚宴,只要了一碗简单的面条。
夜晚,他站在招待所的窗前,望着县城稀疏的灯火,思绪却飞回了那个深山里的寨子,飞回了那位老阿妈浑浊的泪眼和小女孩怯生生的目光。
区县调研的第一站,远比他预想的更为沉重,也更为真实。这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作为西明这艘大船的掌舵者,他肩上的担子,远不止于经济数据的增长和宏观蓝图的描绘,更在于如何让发展的阳光,穿透层峦叠嶂,温暖每一个冰冷的角落。
草甸之行,尚未结束。他知道,明天,还有更具体、更棘手的问题,在等待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