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去乡里。”林万骁终于发话,转身向车队走去。他的背影在崎岖的山路上显得挺拔而坚定,也带着一股沉重的压力。
车队再次启动,气氛比来时更加凝滞。没有人说话,每个人都心事重重。
西山乡政府的会议室,简陋而陈旧。原定在县城举行的汇报会,被林万骁坚持改到了这里。
会议开始,没有了往常的客套和寒暄。林万骁直接定了调子:“李强同志,阿苦拉哈同志,还有西山乡的同志,现在就围绕西山乡的贫困问题,你们挨个说。我不要听成绩,就听问题,听原因,听你们下一步实实在在的打算。”
李强擦了擦汗,第一个发言。他不再提旅游收入,而是开始剖析草甸县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承认对西山乡这类偏远山区投入不足,思路局限于景区周边,缺乏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有效帮扶手段,话语间充满了检讨的意味。
阿苦拉哈接着补充,他从民族干部的角度,谈到部分偏远寨子思想观念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也谈到基层干部力量薄弱,执行政策有时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堵点。
西山乡的书记乡长更是战战兢兢,详细汇报了全乡贫困人口的分布、致贫原因,以及当前面临的交通、饮水、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具体困难。
林万骁始终沉着脸,认真听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偶尔打断追问细节。
“交通局、水利局、教育局、卫健委的负责同志来了吗?”林万骁突然问道。
被点到的几个市局负责人连忙起身应答。
小主,
“都听到了?西山乡通往外面就这一条破路,孩子上学要走两小时,群众看病难如登天!”林万骁的目光扫过他们,“你们表个态,针对西山乡的问题,县级层面,能做什么?什么时候能做?”
几个局长面面相觑,压力巨大。交通局长率先表态,承诺立即将西山乡通乡公路升级改造项目列入优先计划,争取年内启动勘测设计;水利局长表示会派人实地勘察饮水安全问题;教育局长承诺研究改善乡中心小学寄宿条件,探讨开通校车的可能性;卫健委负责人则表示可以组织市里医院对口支援乡卫生院,开展巡回医疗……
他们的表态,让草甸县的干部们看到了一丝希望,但也更加惶恐,因为这意味着很多过去被拖延、被忽视的问题,将被摆在台面上,必须限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