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权途迷局

继续坚持吧,简单透了口气,侯梁平转身向审讯室走去。

世事无常,大肠包小肠。

汉东省吕州市的政坛风云,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升级。

随着吕州两位主要领导的矛盾从暗流涌动走向公开激化,这场局部冲突终于突破了地域界限,成功牵动了省委的神经,成为汉东省委常委会上无法回避的核心议题。

在这场关乎吕州发展走向的权力博弈中,作为改革派代表的李达康,凭借其“赵立春亲信”的特殊身份,获得了意料之中的强力支持。

这份支持并非隐晦的暗示,而是来自省委书记赵立春在常委会上的直接表态

——他亲自为李达康站台,言语间不仅肯定了李达康在吕州改革中的思路与魄力,更间接回应了此前围绕其展开的争议。

这一幕,让端坐于会场的吕州市委书记高玉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

他曾是汉东政坛“顺风顺水”的代表人物,凭借稳健的作风与深厚的人脉,在地方治理中始终占据主动。

但此次常委会上的处境,实则是其背后权力根基松动的直接体现

——作为“梁系”阵营的得力干将,随着梁群峰的落幕,高玉良在汉东省委失去了最核心、最稳固的支持。

曾经的人脉网络与政治资源,在权力格局的重构中逐渐失效。

赵立春为李达康的公开背书,不仅是对吕州矛盾的定调,更像是压在高玉良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位习惯了掌控局面的市委书记,第一次在省级权力舞台上感受到了“失势”的滋味,这场因吕州矛盾引发的政坛震荡,最终成为了他政治生涯中难以逾越的“滑铁卢”。

吕州市委家属院的午后,蝉鸣被盛夏的热浪揉得粘稠。

院角那方巴掌大的自留地前,高玉良握着锄头的手青筋绷起,铁锄切入泥土的力度远超翻地所需,潮湿的土块飞溅,却溅不散他眉宇间的沉郁。

汗水顺着鬓角滑落,砸在新翻的土地上晕开小圈,他却像浑然不觉,只反复用动作宣泄着胸腔里的闷火

——这片土地的规整,是他唯一还能掌控的秩序,而院墙外的汉东,早已乱了章法。

李达康的新政惊雷,正以席卷之势响彻汉东大地。

自获得坚实支持后,这位以“GDP为纲”的官员彻底卸下束缚,从产业园区扩容到交通路网攻坚,从招商引资新政到行政审批精简,一系列举措密集出台,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小主,

更值得玩味的是各部门的反应。

往日里相互掣肘的机关单位,如今竟罕见地形成合力,财政局优先划拨项目资金,发改委压缩审批时限,招商局全员下沉企业对接需求

——明眼人都看得明白,这是一场精准的“站队”,所有人都在向李达康的新政靠拢,确保他一声令下,便能政通令行。汉东的官场生态,正随着权力天平的倾斜,悄然完成一场无声的重构。

而这份重构,恰恰是高玉良苦闷的根源。锄头在地里划出一道深沟,他停下动作直起身,望着远处家属院外的梧桐树梢,眼神空茫。

梁群峰的离任,像抽走了汉东官场的一根顶梁柱,让赵立春一家彻底没了制衡,独大之势已成定局。

如今的汉东,处处都透着赵家的威压。

重要项目的审批权旁落赵家亲信,基层官员的任免多了“赵家推荐”的影子,就连本该公平竞争的招商项目,也隐隐有了“赵家后花园”的意味。

整个汉东像被一张无形的网罩住,人人都在小心翼翼地顺着网的纹路行事,那股压抑感,让经历过多年官场风雨的高玉良都觉得窒息。

他不是没经历过权力更迭,却从未像现在这样迷茫。

梁群峰主政时虽也有派系倾向,但行事尚有底线,懂得顾及官场平衡,不会让权力的獠牙露得太过直白。

可赵立春不同,这位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像是彻底没了顾忌,行事愈发肆无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