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山东巡抚衙门大堂。三司长官、济南府主要官员齐聚一堂,气氛凝重。
朱啸端坐上位,目光缓缓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官员。
经过昨日的刑场洗礼,这些官员们脸上少了些敷衍,多了些敬畏,但眼神深处,依旧藏着各种复杂的情绪——惊疑、观望,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抵触。
“诸位,”朱啸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赵崇古去职,提学副使一职关系本届新式乡试乃至山东一省文脉兴衰,不可久悬。不知各位大人,可有合适人选推荐?”
堂下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几位大员互相看了看,巡抚李德仁率先开口:“回钦差大人,按察使司佥事王大人,老成持重,精通律例,或可胜任。”
布政使也推荐了一人:“学政司郎中刘大人,多年从事教育,于新学亦有所涉猎……”
他们推荐的多是官场老人,或许不反对新学,但绝无陈子龙那般锐气和深入理解。朱啸静静听着,不置可否。
待众人声音稍歇,他才缓缓道:“诸位推荐的人选,资历能力,想必都是不错的。”
官员们稍稍松了口气。
然而朱啸话锋一转:“然而,经历此番弊案,山东学政积弊已深,士心浮动,且本届乃新式乡试,非同小可!
非仅熟悉旧典、亦步亦趋之吏可以胜任。需得一位清廉刚正、兼通新旧、富有锐气、深得寒士之心,且敢于大刀阔斧引导学风之人,方能担此重任,取信于士林!”
他目光如炬,看向站在队伍最末尾,那个穿着洗旧官袍,却站得笔直的身影。
“本官这几日多方查访,留意到一人。”朱啸的声音清晰地传遍大堂,“济南府学教授,陈子龙!”
“陈子龙?”堂下顿时一片哗然!
区区七品教授?直升从四品提学副使?这简直是本朝闻所未闻的破格提拔!
几位大员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按察使郑永年更是眉头紧锁,嘴唇翕动,似乎想要开口反驳。
朱啸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不等有人出声,便继续说道:
“陈教授虽官职卑微,然学行端方,志虑忠纯,不仅经史渊博,更难得的是深研格物、算术等新学,见解卓绝,且其倡导学以致用,兼容并包,在士林中威望素着,有‘铁面’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