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历史谋士界(8-13)

王主事被王府侍卫当众拖走的场景,如同在漕运衙署这潭死水中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浪涛迅速席卷了整个衙门,并向着更外沿扩散。往日里那些或阳奉阴违、或冷眼旁观的胥吏们,此刻看向苏喆(林默)值房方向的眼神,充满了难以掩饰的恐惧与敬畏。

这位年轻的林大人,不动声色间,竟以如此雷霆手段,直接将盘踞漕运多年的王主事连根拔起!其手段之狠辣,行动之果决,远超他们想象。一时间,衙署内风声鹤唳,人人自危,生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

苏喆对此心知肚明,但他并未急于安抚或清洗。恐惧,有时候比恩惠更能让人听话。他需要这种高压态势,来确保接下来的漕运整顿能够顺利推行。

他将核算好的贪墨数额清单和初步拟定的涉案胥吏名单,连同那份关键的誊录证供,一并封好,让护卫直接送往三皇子府。

做完这些,他并未停歇,而是开始着手起草一份《漕运新政疏略》。这份疏略,不仅包括如何追缴赃款、填补亏空,更提出了改革漕运管理机制、明晰权责、规范流程、引入监督等一系列长远之策。他要借此机会,不仅清除积弊,更要建立起一套更有效、更不易腐败的新体系。

这才是他真正留给此界的“传说”,也是获取大量愿力的关键。

就在他伏案疾书时,阿吉从外面匆匆回来,脸上带着一丝兴奋与紧张。

“先生,外面都传开了!说王主事贪墨巨万,证据确凿,已经被殿下下狱!还说……还说先生您明察秋毫,慧眼如炬,是殿下新得的臂助!”阿吉声音压得低低的,却掩不住与有荣焉的激动。

苏喆笔下未停,只是淡淡应了一声:“知道了。”

名声的传播在他意料之中。经此一事,他“算无遗策”的谋士形象,算是在三皇子府乃至部分朝野圈子中初步立了起来。但这名声是双刃剑,既能吸引追随者,也会招致更猛烈的攻击。

“还有……”阿吉凑近了些,声音更低,“小的听说,守备衙门那边也闹起来了!赵统领带着殿下手谕去拿那个刘队正,差点和守备衙门的人冲突起来,最后还是那位张副将出面,才把人交了出来。现在外面都在猜测,守备衙门会不会被牵连……”

苏喆笔尖微微一顿。张副将出面了?是弃车保帅,还是故作姿态?这反应在他的预料之中,但也说明守备衙门内部确实不干净,而且已经开始紧张了。

“不必理会。”苏喆继续书写,“做好我们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