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四 假夫妻租房为邻,年集上再遇故人

风筝奇案 兔毛油亮 2229 字 3天前

“怎么了?这是出什么事了?”苏娴扬声问道。

“人卡屋里了……”谭姐臊眉耷眼地对着屋里卡住的男人说道,“进屋之前咋不先把大袄脱了呢?这冬天穿得厚实,不卡住才怪哩!”

小主,

小豌豆一看那男人半进不出、狼狈挣扎的样子,顿时放声大笑,若不是苏娴及时拉住,她几乎要笑得滚到地上去。

最后,那男人胳膊上硬是被粗糙的墙面擦破了两块皮,才被众人生拉硬拽地弄了出来。

日落西山,天边晕染出一片温暖的火烧云,隔壁谭姐家叮叮哐哐的敲打声持续不断。

虽然历经这一番哭笑不得的折腾,谭姐夫妻又是忙着扩建小屋,又是搭棚围篱,这一家“假三口”,倒真就在这陋巷深处安安生生地住下了。

……

大年二十九,天刚刚亮,淡青色的天际还缀着几颗星子,苏娴便已经起身,给小豌豆穿戴整齐。小红袄、绣花棉裤,再戴上那顶镶白毛边的红绸帽,衬得小豌豆一张小脸愈发白嫩可爱。一家人收拾妥当,齐齐上阵,推上小木车,踏着晨霜朝南城的大集赶去——这是年前最后一场集,定要备足年货。

此一时,似乎人越多,风越烈,年味越浓。

路上行人络绎,笑语不断,呼出的白气一团一团散在冷风中。小豌豆突然忆起了小时候,这便开始模仿。

跳进了推车里坐好,抬起冻得微红的小手,指着路旁挂满红灯笼的摊子,学着小时候的模样叫“亮亮”。

又开始作精了,两人哈哈大笑。

集市离得有些远,一路推车而行,走到集市时,额角已渗出细汗,浑身也泛起暖意。

集市里头人声鼎沸,摊挨摊、人挤人,吆喝声、讨价声、熟人打招呼的声音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她在肉档前停下,挑了一条上好的肋排,又割下一大块五花肉,还眼疾手快抢到了两只处理得白白净净的猪脚。想着年夜饭桌上不能少的口感,她又称了些肉皮,打算回去熬制肉冻。

小豌豆最爱吃羊肉,苏娴索性买下整条肥嫩的羊腿;孩子还喜欢鱼虾,她便急忙转向水产摊子,拣了两条活蹦乱跳的鲈鱼,又买了一袋青壳河虾。

她始终没忘记跟在身后的阿桃。

阿桃年轻时,是出了名的漂亮,如今岁月爬上了头,发间已掺了不少银丝。只有从那经年劳累刻下的皱纹间,才能依稀辨出她昔日的清秀轮廓。都是孟城人,又同在姑苏生活过,苏娴深知阿桃最爱吃螃蟹,只是她从不肯开口。

然而过年嘛,总要每个人都高高兴兴的,这年才算过得圆满。

她兜转好几处,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卖蟹的摊子。一见苏娴要上前问价,阿桃急忙按住她的钱袋,连声推辞,眉头都蹙成了结:“娘子,真不必破费……孩子想吃什么,您尽着孩子,不用顾虑我。”

苏娴却笑,眼角弯得温柔:“一年就吃两回,一回中秋、一回过年,不算破费。”

阿桃仍是摇头,声音低低的:“娘子待我这么好,管吃管穿,还发工钱,我怎好意思再吃螃蟹?再说如今牙齿也不比从前了,哪还咬得动那硬壳?”

苏娴朝她挤挤眼,笑道:“少骗我,咱们孟城人,哪个不是吃蟹的高手,谁还用牙硬咬?好啦好啦,再说下去,可真要跟我生分了。”

阿桃只得噤声,嘴唇抿得紧紧的,望着苏娴拿出一块碎银,换回了一兜沉甸甸的螃蟹,眼中交织着感激与不安。

一点点的,把菜肉都添置妥当,推车中也冒出了个小山尖,红白绿的蔬果鱼肉挤在一起,看着就叫人心里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