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 未来之路

盛京 浅本 4679 字 1个月前

两人名为上下级,实则师徒情深,不仅有南苑书房山长和学生这一层,更有苏祭酒手把手教导杨司业之恩。杨缱是他看好的继承人,在她身上投入的精力比其他人更甚,如今对方一句话,便要将他好不容易铺平的路转手送给别人走,说甘心是假的。

苏怀宁甚至不用问她这么做的理由,显而易见为了杨绪丰。出发点是好的,心意也深重,他连责怪都不忍,是以两人会面前,他只能一遍一遍安慰自己,杨缱年纪小,履历不够,基础也不牢靠,再沉淀几年也无妨,这才压住了火。

事实上,哪怕撇开所有干系,以一个坐镇国子监多年的祭酒的眼光来看,杨缱与上官遇之间,苏怀宁也更偏向前者——单凭一个好心性,杨缱能甩旁人百十里,这一品质太可贵了,于官场之上简直一骑绝尘,万中无一。

可惜了。

“又谨,”苏怀宁和颜悦色,“在国子监当差开心吗?”

杨缱微微一怔。

开心?算不上,但也不为难。她教养使然,不想对着老师撒谎,只道,“国子监很好。”

苏怀宁却叹,“让你领下司业一职,乃是皇上与令尊之间博弈的结果,望你升位祭酒,乃是老夫的期许。我们这些老家伙自顾自打算得好,却忘了问过你,这些是否是你想要的。”

作为杨霖最得意的女儿,杨氏本代唯一的嫡女,杨缱踏入官场实乃顺理成章。但古往今来,外姓女子为官皆有其定式,最寻常也该从女侍中、女尚、女史一类做起,惟有杨缱打破了这一桎梏。她注定士林留名,所以选了国子监,否则杨霖怕是连六部都敢让她进。

然观其一路来的行事,苏怀宁难免心生担忧。

无论教书育人还是处理政务,她都做的极好,谁见了不夸一句不愧如是?然而她身上却并无属于年轻人的激昂奋进,更没有所谓野心,好似这一切像是有人推着她往前走,她眼前的路早有人提前铺好,她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尽职尽责地完成任务。

官场之上,“无为”、“无争”不致命,可放在杨家嫡女身上,却总让人心生可惜。

苏怀宁不知杨霖是何打算,又是否发现了这一点,他身为杨缱的领路人,却是无论如何都看不下去的。

“又谨可想过未来?”

杨缱疑惑,“老师何意?”

苏怀宁缓慢地组织着语言,“你轻易让出祭酒之位,显然并不在意,也无意相争……以上官遇的资历,做到国子祭酒已是巅峰,他距离致仕至少还有十年,这十年,你在国子监晋升无望。如此,你有何打算?”

“……”

“或者换句话说,”苏怀宁认真观察着她的神色,“你在官场之上有所图么?不是你父兄期许,仅仅是你自己,想过吗?”

“……”

杨缱睁大眼睛对上眼前的苏怀宁,眼眸深处尽是茫然,显然,她从未考虑过。不仅如此,她忽然发现,自己内心深处对此毫无恐慌,仿佛笃定了这不是个该她烦恼的问题,自会有人为她做出选择,所谓前路,也自然会有人为她打算好。

“我……该有何打算?”她小心翼翼地反问,“老师在担忧我出路无门吗?其实无妨的,我若想出头,不难的。”

苏怀宁愣了。

这一刻,他再次深深感受到世家子与其他人泾渭分明的三观。

这种在旁人看来近乎丧失自我的危机,放在世族子弟面前,几乎不算个问题——他们身后自有家族支持,前途也自有家族打算,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在这样既定的道路上不出差错地往下走,这就足够了。

他甚至不能说杨缱这么想有错。

苏怀宁醍醐灌顶,终于意识到问题出在何处了。面对这样的杨缱,他一时间竟无言以对,待回过神,再无半分煽动劝说之意,只余满满的无奈和心疼。

“又谨,舅父同你说说心里话吧。”

听到他的自称,杨缱意识到接下来的话不会发生在师生之间,而是长辈对小辈的殷殷之语。

苏怀宁平静开口,“你可知景西所图为何?”

“甥媳知。”杨缱点头。

“那你也该知晓,他非皇子,乃亲王子,若他日得证帝位,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是。”

季景西最大的问题是名不正言不顺。除非有资格继位的皇子们死绝,否则他永不是正统,稍有不慎,便会留下窃国谋逆的骂名。

苏怀宁又问,“你身为他的妻子,可有想过助他一臂之力?”

“当然。”杨缱答得斩钉截铁,“我,及我身后杨氏全族,皆会不遗余力助他。”

“如何帮?”苏怀宁淡淡道,“于政治上,杨家自是无可比拟的后盾,于内务,你也会为他打理妥当,但出身无法更改,亲王子永远是亲王子,皇上之下,还有皇子,还有皇孙,一脉死绝才轮得到燕亲王府。窃国骂名,他逃不了的。”

杨缱脸色煞白如纸。

苏怀宁顿了顿,口吻放缓,“景西早有觉悟,所以一马当先绝不回头,一应重负皆做好了扛起的准备。可平心而论,我,你,那些真正关心他爱重他的人,忍心吗?”

话说到这里,他也不打算瞒着杨缱,将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请辞祭酒是我考虑再三做出的决定,之后,我会全身心投入到修籍编书中,以南苑书房山长的身份牵头修编天下书卷。”

杨缱险些倒吸一口凉气。

她猛地起身,郑重地向眼前人行礼,“老师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乃天下人之幸,又谨代天下学子,拜谢!”

苏怀宁也起身回了一礼。

杨缱犹在激动,“舅父若有需要尽管开口,此一事上,杨家亦会鼎力支持。”

“我自不会同你客气。”苏怀宁笑,“你家的藏书老夫可是眼馋许久了,来日必会登门一观。”

两人重新坐下后,他丢出了第二颗大雷,“此事,我会以景西名义来做。”

杨缱斟茶的手一抖,不可置信地抬眼。

“那是我苏怀宁的亲外甥,我不忍啊。”苏怀宁抹了把脸,嗓音里带出哽咽,“我这个舅舅不合格,身为兄长,对不起亲妹婉佩,身为舅父,对不起景西,临老总要补偿一二才心安。文人笔,杀人刀,这是老夫能做到的对景西名声最有利的事,只望借此为他减轻些骂名也好。”

他想以一己之躯,为季景西立起一道厚盾,若可以,他也想为自己的外甥挡一挡血雨腥风。

“舅舅看得出,景西此生看重的惟有你,爱屋及乌,舅舅也希望你越来越好。”苏怀宁叹,“你是我南苑书房最得意的学生,也是我亲手带出来的徒弟……又谨,你不该囿于一个区区国子监司业。”

他将新沏好的茶推至杨缱面前,“我会如你所愿,举荐上官遇。但下一次,舅舅希望从你这里听到你为自己着想的声音。”

※※※※※※※※※※※※※※※※※※※※

两章合一,不额外分章了,有点长,可能还有点闷,不好意思。

————

舅舅是景西的亲舅舅,自然向着景西,师徒情分再浓,比不得血缘。

.

苏怀宁本来没啥想法,被杨缱的“无私”激着了,虽然理解她的做法,但也希望她能改一改她那“不求上进”的态度。不为她自己,也为景西。都已经在争位了,全员亢奋起来才行。

.

杨缱心疼杨绪丰为难,二哥也心疼杨缱为难。所以他上门劝了。上官遇又收几个学生,还额外收了杨绪丰为关门弟子,就是在告诉杨家,他不打山东道世家的主意了,也不跟杨缱争国子监祭酒了。

杨缱哪能眼看二哥牺牲呀,就也去找苏怀宁举荐上官遇,她不能让二哥受委屈,让岳家对他有微辞,毕竟不是哪家都跟杨家一样和乐融融。

.

下一章山东道尘埃落定,大哥小五准备返程。京城也热闹,各种红白事办起来!舞台搭起来!戏唱起来!

从季琅倒台开始,陆陆续续各个角色的结局都要出现了,兴奋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