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岂非成了空谈?

姜淮沉默地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他的脸上没有愤怒,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凝重。

他深知,科举是帝国选拔人才的根基,也是权贵维系特权的最后堡垒。触碰这里,比当初整顿漕运、盐政更加凶险,是在与整个官僚体系最深层、最顽固的利益集团为敌。

“他们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姜淮终于开口,声音低沉,“书院,可以存在,但想通过科举,动摇他们的根本?休想。”

“我们必须改革科举!”钱文奎激动道。

“如何改?”顾青岩泼了一盆冷水,“废除科举?不可能。变动考试内容?阻力太大。触动考官任命?那是吏部和阁老的禁脔。”

所有人都皱紧了眉头,这是一个看似无解的死局。

就在这时,姜淮的目光,落在了桌角一本前朝杂记上,上面记载了一种早已被遗忘的、用于防止吏部考功司评核舞弊的“糊名”之法。他眼中骤然闪过一丝精光。

“我们不触动考试内容,不废除制度,甚至……暂时不直接挑战考官的权威。”姜淮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冷静,“我们只做一件事,让考官在评判时,不知道这张卷子,是谁的。”

“不是已经糊名?”顾青岩先是一怔。姜淮道,“但有些字迹还是辨认的出,我觉得应该再辅以‘誊录’,

由专人将所有试卷重新抄录一遍,连笔迹都无法辨认!如此一来,任你出身显赫,在考官眼中,也只是一篇匿名文章!”

“那是‘糊名誊录制’!”姜淮站起身,目光锐利如刀,“我们只在这最关键的评价环节,设置一道‘公平之墙’!

墙内,只论文章高下;墙外,任你权势滔天!之前只是糊名,加上誊录会更精准。”

策略已定,但推行此法,无异于虎口拔牙。

姜淮没有立刻上奏,他深知在朝堂之上孤军奋战必败无疑。他采取了更为精密的布局。

....

金陵,秦淮河畔,魁光阁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