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官办船厂

嘉靖三十七年,二月,上海浦。

元宵佳节的狂欢余韵犹在空气中弥漫,街市上摩肩接踵的人流并未随着节日的结束而散去,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各色口音交汇,南腔北调,裹挟着对财富的渴望与新奇的探求,充盈于新铺就的青石街道之间。

临时搭建的“海天讲堂”内,连日来皆是座无虚席。

钱德洪与王畿两位心学泰斗的轮番讲学,已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成了汇聚江南文气的磁石。

士子们屏息凝神,聆听着“心体无滞”、“知行合一”的微言大义,偶尔爆发出恍然般的低叹或激烈的辩论声。

讲堂外,亦围满了未能入内的旁听者,翘首以盼,仿佛能沾得一丝文运。

陈恪偶尔会现身讲堂,一袭半旧青衫,悄然坐于后排角落,并不言语,只是静静听着。

有时被眼尖的士子发现,引来一阵骚动和恭敬的行礼,他也只是微微颔首示意,目光沉静,很快便又悄然离去。

他深知,此间的风雅盛事,有钱、王二老坐镇,已无需他过多置喙。

他的存在本身,便是一种无声的宣告与支持,足矣。

真正的暗流,涌动在那些不显山露水的角落。

几日来,港口内悄然多了许多陌生面孔。

他们衣着看似普通,举止却透着难以掩饰的精干与警惕,三五成群,默然巡视于码头、街市、乃至各主要建筑的周遭。其行止气度,绝非寻常家丁护院,更似久经行伍、令行禁止的精锐官兵。

阿大早已将此事禀报陈恪,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伯爷,近日港内多了不少硬茬子,看路数,像是京营或是边镇出来的好手,不像江南这些卫所的老爷兵。属下暗中查探过几拨,口风极紧,只说是随家主前来游历,护卫安全。”

陈恪立于签押房窗前,望着楼下街景中几个看似随意站立、实则卡住所有要害位置的陌生身影,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缓缓舒展。

“不必深究,更不必阻拦。”他声音平淡,“来的都是客。既是护卫,便由得他们去。传话下去,让市舶司的巡检收敛些,非有滋事斗殴,不必上前盘问。他们要看,便让他们看个够。”

他心中了然。

上海港闹出这般大动静,岂能不引来各方窥探?

京城里的王爷公侯、勋贵巨头,乃至各地镇守的实权人物,派出手下心腹精锐,以“游历”、“经商”为名,前来实地察看这传闻中的“聚宝盆”,再正常不过。

他们不欲声张,他亦乐得装糊涂。

这无声的观察,本身便是一种变相的认可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