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集:终局:平遥春深

“可不是嘛,”老王感慨,“后来百姓知道您把家当都当了,也不兑银了,还把银子存到咱们钱庄,说‘苏掌柜是好人,咱们信他’。那时候我就知道,咱们肯定能熬过难关。”

苏夫人端着一盘瓜子过来,笑着说:“你们俩啊,一说起当年的事就没完没了。那时候我天天提心吊胆,就怕你们出事,还好老天保佑,咱们都平平安安的。”

傍晚的时候,苏明远回来了。他走进廊下,把跟周主事的谈话跟苏半城说了,苏半城很是满意:“做得好,明远。咱们苏家就是要这样,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想着百姓。”

苏夫人已经做好了晚饭,摆了一桌子菜。念祖坐在椅子上,看着桌上的牛肉,口水都快流出来了。苏夫人给他夹了一块牛肉,“慢点吃,别噎着。”

晚饭过后,念祖困了,揉着眼睛说:“爷爷,我想听故事,听你跟坏人斗的故事。”苏半城把他抱在腿上,开始讲故事:“那时候,爷爷在钱庄里上班,有个坏人叫魏知府,他想抢爷爷的钱庄……”他没讲打斗的场面,只讲怎么找到魏知府贪腐的证据,怎么联合其他商家,怎么得到百姓的支持。

念祖听得很认真,小眉头皱着:“爷爷,那时候你不怕吗?”

苏半城摸了摸他的头,“怕啊,怎么不怕?但是爷爷知道,只要行得正坐得端,就有很多人会帮咱们。你看,王爷爷、李大人,还有很多百姓,他们都站在咱们这边。”

念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没过一会儿就睡着了。苏夫人把他抱回房,苏半城和苏明远坐在灯下,继续聊生意上的事。

“爹,江南分号的老陈说,下个月想过来一趟,跟咱们商量在南京开新票号的事,”苏明远说,“他说南京的商人很多,但是票号很少,咱们要是在那边开个新票号,肯定能赚钱。而且,南京离上海近,以后还能把生意做到上海去。”

苏半城点头,“南京是个好地方,交通方便,商业发达。你跟老陈好好商量,把新票号的地址选好,再找几个可靠的人去负责。账目一定要清楚,每个月都要把账册送回来,我要亲自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苏明远答应下来,“我下个月跟老陈一起去南京,实地考察一下。”

窗外的雨已经停了,月亮从云里钻出来,洒在海棠花上,银闪闪的。苏半城走到院门口,看着南大街上的灯火——每家商铺都挂着灯笼,暖黄的光映在青石板路上,很是温馨。远处传来打更人的声音,“咚——咚——”,已经是二更天了。

苏夫人走过来,靠在他的肩上:“在想什么呢?”

苏半城握住她的手,她的手很暖,带着常年做家务的薄茧。他轻声说:“在想,今年的春天真好。”

苏夫人点头,“是啊,比哪一年都好。”

风里带着海棠花的香气,飘进院子里。苏半城知道,未来或许还会有新的挑战——开新票号可能会遇到困难,粮税转运或许会出岔子,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同心协力,守住“信”字,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海棠花的香气沁入心脾。这平遥的春天,确实比哪一年都好。

第二天早上,阳光照在院子里,海棠花上的水珠闪闪发光。念祖早早地就醒了,拉着苏半城的手,要去南大街玩。苏半城笑着答应了,祖孙俩一起走出老宅。

南大街上很热闹,卖早点的铺子冒着热气,包子、油条的香气飘得很远。念祖拉着苏半城的手,走到卖糖糕的铺子前,指着糖糕说:“爷爷,我要吃这个。”苏半城买了一块糖糕,递给念祖,看着他吃得一脸满足,心里满是幸福。

他们走到汇通钱庄门口,苏半城指着招牌说:“念祖,你看,这是咱们家的钱庄。以后你长大了,也要帮着家里打理钱庄,好不好?”

念祖点头,嘴里塞满了糖糕,含糊地说:“好!我要像爷爷和爹一样,做行得正、坐得端的人!”

苏半城笑了,摸了摸他的头。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明亮。平遥古城的青石板路上,祖孙俩的身影渐渐远去,身后是汇通钱庄的招牌,在春风中轻轻晃动,像是在守护着这一城的安稳,也守护着苏家世代相传的“信”字。

这平遥的春深,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