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半城接过竹简,仔细看了看,只见上面的字迹清晰工整,连朱批的位置都分毫不差。他满意地点点头:“好,就按这个标准刻,辛苦刘师傅了。”
刘木匠笑了笑:“苏东家客气了,能为汇通钱庄做事,是我的荣幸。”
苏半城将竹简递给老周,让他收好,然后对刘木匠说:“刘师傅,这几日就辛苦您在钱庄住下,所需的东西,让老周给您准备。”
刘木匠应了声“好”,跟着老周去了偏房。苏半城站在柜台前,望着外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心里忽然平静下来。他知道,这场官商迷局就像一场大雨,虽然来势汹汹,但总会有停的时候。而他要做的,就是在雨中撑好伞,护住自己的家人,守住自己的钱庄,等到雨过天晴的那一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日子一天天过去,竹简很快就刻好了。苏半城按照之前的计划,将竹简分成三份,分别藏好。苏明远带着其中一份,连夜赶回了平遥;另一份被送到了晋祠,藏进了圣母殿的匾额后面;最后一份,则被苏半城小心地收进了包袱里,准备带到张家口分号。
出发去张家口的前一天,张启山又上门了。他依旧穿着湖绸长衫,手里拿着一个锦盒,脸上带着虚伪的笑容:“苏东家,考虑得怎么样了?江南织造的文书,我带来了。”
苏半城请他坐下,端上茶:“张先生,实不相瞒,那账册我找到了,可里面的内容太扎眼,我实在不敢轻易交出去。不如这样,您先把江南织造的文书给我,我派人把账册送到李府,咱们一手交文,一手交账,如何?”
张启山眼珠转了转,似乎在盘算着什么,片刻后,他笑着说:“好,苏东家是爽快人,我就信您一次。三日后,我还来这里,咱们一手交文,一手交账。”
送走张启山,老周急了:“东家,咱们哪有账册要交?这不是骗他吗?”
苏半城冷笑一声:“他拿江南织造当诱饵,本就是假的——胡雪岩倒了,江南织造早被李鸿章的人把持,哪会给我一个晋商?我不过是拖时间,等他露出马脚。”
果然,三日后,张启山带来的“文书”,竟是一张没有官印的空白纸。苏半城当场摔了茶盏:“张先生,你这是拿我苏某当傻子耍!”
张启山见骗术被拆穿,也变了脸:“苏承宗,别给脸不要脸!这账册你交也得交,不交也得交!”
“那就看你有没有本事从我汇通钱庄拿走东西了。”苏半城拍了拍手,十几个手持棍棒的伙计涌进来,张启山见状,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看着张启山狼狈的背影,苏半城心里没有丝毫得意,只有一丝警惕。他知道,张启山不会就这么算了,李鸿章的势力也不会善罢甘休。但他不再害怕——他手里握着三份竹简,心里装着“守正”二字,更有晋商百年的基业在支撑着他。
几日后,苏半城带着第三份竹简,登上了前往张家口的马车。马车缓缓驶出太原城,他掀开窗帘,望着熟悉的街道,心里默默说道:“等着我,等我从张家口回来,咱们汇通钱庄,还要继续走天下。”
马车渐渐远去,消失在尘土中。太原城的阳光正好,照在汇通钱庄的门面上,“汇通天下”四个大字熠熠生辉。伙计们依旧在忙碌着,算盘声清脆悦耳,像是在诉说着晋商的故事,也像是在预示着未来的希望。苏半城知道,这场官商迷局还没有结束,但他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出路——守住底线,留好后路,不碰官场的浑水,用晋商的智慧,在这场风波中,护住自己的家人,守住晋商的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