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集:存银破万,商队扩编

苏半城望着乔致庸远去的背影,心里暖烘烘的。风又吹起,院外的驼铃声又响了起来,这次是要往上海运货的商队出发了,铜铃的声音在秋阳里荡开,像是在为即将启程的万里商路,唱着序曲。

第二天一早,苏半城就让伙计在平遥城内外贴满了招贤榜,招驼工、船工、护卫,还招懂洋文的伙计——将来商队要跟洋人打交道,得有人能说上话。榜文刚贴出去,就围了一群人,有年轻的驼户,有退休的漕运船工,还有学堂里教洋文的先生,都挤着要报名。

老周在一旁看着,笑着对苏半城说:“东家,您看这阵仗,用不了一个月,商队就能组建起来了。”

苏半城望着人群,忽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卖醋的王掌柜,正挤在人群里看榜文。“王掌柜,您怎么来了?”苏半城走过去打招呼。

王掌柜转过身,脸上堆着笑:“苏东家,我儿子刚从学堂毕业,想跟着商队去上海瞧瞧,您看能不能让他当个伙计?”

苏半城看向王掌柜身边的年轻小伙,眉眼间跟王掌柜有几分像,手里还拿着本算学书。“会算账吗?”苏半城问。

“会!先生教过加减乘除,还会算利息。”小伙赶紧点头,声音有些发颤,却很清亮。

苏半城笑了:“行,让他跟着上海商队的伙计学,先从记货账开始。”

王掌柜连忙道谢,小伙也跟着作揖,眼睛里满是兴奋。苏半城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正月里王掌柜存银子时的模样,那时他还担心活期存银做不起来,现在不仅存银破了十万两,还要组建商队往新疆走,这一切,都离不开平遥百姓的信任,离不开十二家票号的团结。

十月的风渐渐凉了,可汇通票号的院子里却热热闹闹的,伙计们忙着登记报名的人,赵驼子在教新招的驼工怎么看驼掌的磨损,账房里老周在算商队的预算,苏半城则坐在案前,修改着密押册子——将来商队要走多地,得在密押里加上商队的编号,这样货票跟汇票对得上,就不怕出差错。

窗外的老槐树叶子又落了几片,落在苏半城的账本上,他抬手把叶子捡起来,夹在账本里。这叶子像是一枚印章,印着十月平遥的秋,印着十万两存银的暖,也印着晋商商队即将踏上的,万里长的路。他知道,扩编商队只是第一步,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比如洋行的竞争,比如沿途的风险,可只要守着“信誉”二字,只要十二家票号团结一心,晋商的路,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夕阳西下,把平遥古城的墙染得通红,汇通票号的灯一盏盏亮了起来,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温暖的光。账房里,苏半城还在看着地图,手指从平遥出发,沿着长江水路划到上海,又从张家口划到新疆迪化,那条看不见的商路,在他心里,渐渐清晰起来,像是一条银线,把晋商的信誉,系在了万里之外的每一个商户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