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集:汇丰施压,官府说和

巡抚接过汇票,翻来覆去地看,手指碰了碰火漆印,又抬头看向李德:“李大班,苏东家说的是真的?你们的汇票在县城里兑不了?”

李德脸色微变,赶紧说:“我们的分号会慢慢开的!现在只是刚开始,以后肯定会开到县城!”

“以后是以后,现在是现在。”苏半城转向李德,语气平静却带着力量,“李大班,您说高息是为了方便百姓。可您想过吗?平遥城郊的农户,存了十两银子在咱们票号,要是急着用钱,去镇上的当铺就能兑;可要是存到汇丰,得专门雇辆骡车去太原,来回两天路,光路费就得花半两银子,住宿费还得三钱,这十两银子存一年的利息才三两三钱,一趟下来就没了大半,这对他们来说,方便在哪里?”

他顿了顿,又从怀里掏出一本小册子,翻开递给巡抚:“大人,这是平遥、祁县、太谷三县的农户存银记录,您看,上个月存银的农户有两百三十一户,最多的八两,最少的五钱。这些银子,李德大班的汇丰肯收吗?就算肯收,这些农户难道要为了五钱银子,跑一趟太原?”

巡抚接过小册子,随便翻了几页,上面确实记着农户的名字、存银金额,还有按的红手印,不由得点了点头。苏半城又把那卷分号分布图展开,铺在桌面上,图纸上用红圈标着晋商票号的分号,从山西的平遥、祁县,到北京的正阳门、上海的十六铺,再到广州的十三行、武汉的汉口镇,密密麻麻连成一片,像一张大网。

“李大班您看,这就是咱们晋商的根基。”苏半城指着图纸上的红圈,“咱们十二家票号,在十八省有两百多家分号,还有五百多家当铺能代兑。百姓在村里存的银子,到了北京的码头、上海的洋行,找家分号就能取;商户在武汉收的货款,写张汇票,到平遥就能兑成现银。您的汇丰呢?现在在全中国也只有上海、广州、天津、太原、大同五家分号,商户要是在西安收了货款,想兑汇丰的汇票,得跑到天津去,这难道比咱们方便?”

李德盯着图纸,嘴唇动了动,却说不出话来。他知道苏半城说的是实话,汇丰现在确实没能力把分号开到县城,可他不甘心就这么认输,又说:“你们联合起来定利息!不准哪家票号提息,这就是垄断!”

“我们定利息,是为了不让百姓吃亏。”乔致庸这时站了起来,手里摇着折扇,“要是咱们十二家票号互相抬利息,今天你提半厘,明天我提半厘,最后利息高得吓人,可票号没那么多现银,一旦挤兑,所有票号都得倒闭,到时候百姓的银子找谁要?咱们晋商做了几百年生意,靠的就是‘稳’,靠的就是不让百姓吃亏!不像有些银行,只想着用高息抢生意,根本不管能不能兑现!”

他这话戳中了李德的要害,汇丰在上海确实因为高息揽储,出现过几次现银不足的情况,只是没闹大。李德的脸涨得通红,刚要辩解,蔚泰厚的张东家又拿出一本账本:“李大班,您说我们拦着商户存汇丰,您看看这个——这是咱们十二家票号上个月的汇兑记录,上海的茶叶商王老板,在汇丰存了两千两,可他的茶叶款还是在咱们这儿汇兑的,我们没拦着他吧?还有天津的布商刘老板,在汇丰存了三千两,我们照样给他兑了汇票,您要是不信,我可以把王老板、刘老板请来对质!”

张东家的话让李德彻底没了底气,他看着巡抚,又看着苏半城等人,手指紧紧攥着西装的衣角,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厅里静了下来,只有窗外的蝉鸣声断断续续。巡抚看着那张分布图,又看了看手里的汇票和小册子,心里已经有了数。他知道晋商在山西的根基有多深,别说他不敢得罪,就是朝廷,也得靠着晋商的票号周转饷银——去年左宗棠征新疆,军饷就是靠晋商票号汇兑的。而且苏半城等人说得在理,汇丰的汇票在县城里用不了,高息对小百姓来说根本不实用,说晋商垄断确实牵强。

巡抚咳嗽了一声,打圆场道:“李大班,苏东家、乔东家说得都有道理啊。晋商票号做了这么多年,分号遍布各地,确实是为了方便百姓,这垄断的说法,怕是有点牵强。依本官看,您要是想在山西把生意做好,不如跟晋商票号合作——比如让晋商的分号代兑汇丰的汇票,这样既能利用晋商的商路,又能让百姓用得上您的票子,还能让商户放心存银,岂不是两全其美?”

李德的脸色变了又变,他原本以为巡抚会帮着自己,没想到反而帮晋商说话。他心里清楚,要是跟晋商合作,自己就得让出一部分利润,而且晋商的分号遍布各地,到时候汇丰反而得看晋商的脸色。可他也知道,现在跟晋商硬拼,讨不到好处——十二家票号联合起来,手里握着山西大部分的现银和汇兑业务,真要是闹僵了,汇丰在山西的生意就没法做了,甚至还会影响上海、天津的业务。

李德咬了咬牙,勉强挤出个笑脸:“巡抚大人说得是,合作的事,我回去后会跟总行商量。今天……今天就先到这儿吧。”说完,他站起身,对着巡抚拱了拱手,又狠狠瞪了苏半城一眼,转身快步走出了正厅,脚步里透着股不甘和狼狈,连脚边的皮箱都忘了拿,还是差役追出去给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