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集:上海来讯,汇丰搅局

“不是打过,是不能让他们把晋商的根挖了。”苏半城拿起案上的牛角印,在纸条上盖了个“汇通”的印鉴,“你先回张家口,告诉分号掌柜,不管汇丰怎么说,都要跟王爷身边的通事多走动,就说咱们晋商票号,能帮王爷把皮毛卖到江南,还能把内地的粮食运到蒙古,这些,洋人做不到。”

小杨点点头,转身跑了出去。老周牵着两匹马来了,一匹是苏半城常骑的枣红马,另一匹是给老周准备的白马。苏半城换上件厚棉袍,把陈敬之的信和张家口的纸条都揣进怀里,又拿起案上的商路图,仔细折好放进袖筒。

小主,

“走吧,去祁县。”苏半城翻身上马,枣红马打了个响鼻,蹄子踩在青石板路上,发出“嗒嗒”的声响。三月的平遥,街上已经有了不少行人,卖早点的摊子冒着热气,茶馆里传来说书先生的声音,可苏半城却没心思看这些,他心里清楚,这次去祁县,要是不能说动乔致庸和其他东家,不仅汇通要完,整个晋商票号,都可能被汇丰压垮。

马队出了平遥城,往祁县方向走。路边的田野里,农民已经开始春耕,牛拉着犁在田里走,翻起的泥土带着青草的香味。苏半城勒住马,回头望了望平遥的城墙,城墙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头沉睡的巨兽。他想起小时候,父亲告诉他,晋商能在天下立足,靠的就是“团结”二字,不管是走西口还是闯关东,只要各家商户拧成一股绳,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东家,快走吧,再晚些,乔东家该出门了。”老周在一旁催道。苏半城点点头,夹紧马腹,枣红马加快了脚步,很快就把平遥城甩在了身后。

走了大约两个时辰,前面就到了祁县地界。祁县比平遥热闹,街上的商户更多,乔家大院的招牌远远就能看见。苏半城让老周先去通报,自己则在附近的茶馆等消息。刚坐下没多久,就看见乔家的管家匆匆走来,笑着说:“苏东家,我家老爷听说您来了,已经在院里等着了。”

苏半城跟着管家走进乔家大院,院子里种着不少海棠花,刚开的花瓣粉嫩嫩的,落在青石板路上,像铺了层粉色的地毯。乔致庸正坐在正厅的太师椅上,手里拿着个紫砂壶,看见苏半城进来,赶紧起身相迎:“承宗,你怎么突然来了?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苏半城把怀里的信和纸条都掏出来,递给乔致庸:“乔叔,您先看看这个。”乔致庸接过信,仔细看了起来,眉头越皱越紧,等看完张家口的纸条,他重重地把紫砂壶放在桌上:“汇丰这是要赶尽杀绝啊!上海的茶叶,张家口的皮毛,都是咱们晋商的命根子,他们这是想把咱们的命根子都攥在手里!”

“我就是因为这事,才来求乔叔帮忙的。”苏半城坐下来,端起管家递来的茶,喝了一口,“汇通一家的力量有限,我想联合十二家票号,一起对抗汇丰。咱们统一利息,统一手续费,再把密押制度共享出去,让洋人没机会钻空子。”

乔致庸捻着胡须,沉思了片刻:“你这个主意好。晋商向来抱团,当年走西口,要是没有各家商户互相帮衬,也走不出那条路。不过,要联合十二家票号,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些东家只看重眼前的利益,怕是不愿意冒这个险。”

“我知道,所以才需要乔叔您出面。”苏半城往前凑了凑,“您是晋商的老大哥,只要您点头,其他东家肯定会跟着同意。咱们要是不联合,等汇丰把上海和张家口的生意都抢了,再过几年,咱们晋商票号,就只能在山西待着了。”

乔致庸点点头,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院里的海棠花:“你说得对,咱们不能让洋人把咱们的生意抢了去。这样,你先在祁县住下,我这就派人去通知其他十家票号的东家,让他们三天后到乔家大院来聚聚,咱们好好聊聊联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