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集:活期初推,平遥起疑

“为了咱们好?”李掌柜冷笑一声,端起茶杯却没喝,“你知道票号靠什么吃饭吗?靠的是长途汇兑的手续费!你搞活期存银,要备多少现银?万一哪天挤兑了,不光是你汇通要完,咱们整个平遥的票号都得跟着倒霉!”

苏半城没急着反驳,而是起身走到墙上的商路图前,指着图上一条用蓝线标着的铁路,对李掌柜说:“李叔,您看,这是京汉铁路,再过两年就要通了。到时候,货物运输比现在快十倍,汇兑的需求会不会减少?还有,您听说了吗?洋人在上海开了银行,早就开始做活期存银了,月息虽然只有半厘,可人家能随存随取,还能给商户贷款。”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沉重起来:“咱们晋商票号,做了几百年的生意,靠的就是信誉和便利。可现在,洋人的银行在抢咱们的商户,铁路通了要抢咱们的汇兑生意。要是咱们还守着老规矩不变,不搞活期存银,不创新业务,将来商户的银子,百姓的银子,都会流到洋人那儿去。到时候,咱们这些老票号,才是真的要完了。”

李掌柜皱着眉头,沉默了。他不是不知道洋人的威胁,也不是没听说过上海的银行。只是他做了一辈子票号生意,习惯了按部就班,突然要改变,心里总是有些不踏实。

“可活期存银的风险太大了,”李掌柜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些,“你知道,光绪三年的时候,平遥闹饥荒,不少票号都因为挤兑倒闭了。我日升昌当时也是靠着东家把家里的银子都拿出来,才勉强撑过去。现在你搞活期存银,要是真出了挤兑,你有把握撑住吗?”

苏半城点点头,语气坚定:“李叔,我有把握。第一,咱们已经提前从各分号调了现银,银库的储备足够应对日常的支取;第二,我已经跟乔家票号的乔致庸商量过了,要是真有挤兑,乔家愿意跟咱们拆借;第三,咱们搞活期存银,不是只做平遥一地,而是要在所有分号推开,这样就能分散风险。”

他看着李掌柜,又补充道:“李叔,您是老前辈,比我更清楚咱们晋商的处境。现在不是守着老规矩的时候,是该变的时候了。您要是信我,就跟着咱们一起搞活期存银;要是不信,也没关系,我汇通愿意先试试,要是成了,对咱们所有晋商票号都有好处。”

李掌柜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热茶,沉默了许久。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伙计们已经开始点灯笼,昏黄的灯光照在他的脸上,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

过了好一会儿,李掌柜才放下茶杯,拄着拐杖站起身:“承宗,你这孩子,胆子比你爹还大。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洋人都打到家门口了,咱们要是还不团结,还不变,真的要完了。”

他走到门口,忽然转过身,对苏半城说:“我回去跟日升昌的伙计们商量商量,要是他们同意,咱们日升昌,也跟着你搞活期存银!”

苏半城心里一喜,连忙拱手道:“多谢李叔!有您这句话,咱们晋商票号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李掌柜笑了笑,没再说什么,拄着拐杖慢慢走了出去。夜色渐浓,平遥古城的灯笼一盏盏亮了起来,照得东大街上一片通红。苏半城站在门口,望着李掌柜远去的背影,又看了看票号里还在忙碌的伙计们,心里充满了希望。

他知道,推出活期存银只是第一步,以后还有很多事要做。要完善密押制度,防止假票;要联合更多的票号,对抗洋人的银行;要把商路扩得更宽,让晋商的名声传遍天下。

但他不怕。因为他知道,只要晋商团结一心,只要他们守住信誉,跟着时代变,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夜风裹着雪粒,吹在苏半城的脸上,可他一点都不觉得冷。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来年的春天,平遥古城的桃花开得满山遍野,汇通票号的活期存银业务,也像这桃花一样,开遍了十八省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