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粮仓里忙得热火朝天。伙计们先把洋药撒在粮囤底部,再一层层往上铺粮食,最后在粮囤四周和顶部,均匀地放上艾草包。阳光从粮仓的气窗照进来,落在粮堆上,扬起细小的尘粒,艾草的清香混着新麦的气息,飘满了整个粮仓。
这天上午,城西的王大娘来买米。她提着个布袋子,一进粮仓就停下脚步,抽了抽鼻子:“哎,苏东家,你们粮仓里咋还是这艾草香啊?我前几天去别家粮仓,一进门就闻着一股怪味儿,说是洋药,我没敢买,还是来你这儿放心。”
苏敬之正在查看粮囤的温度,闻言转过身,笑着说:“王大娘,咱这粮仓,不管有啥新法子,艾草包不能少。你闻着香,吃着也安心不是?”
王大娘连连点头,走到米囤前,伙计给她舀了米,她抓了一把放在鼻尖闻了闻,又捻了几粒放在嘴里嚼了嚼:“嗯,就是这味儿!我家老头子就爱吃你家的米,说煮出来的粥黏糊,有米香。”她顿了顿,又说,“前几天我听人说,洋药撒多了对身子不好,我就怕你们也用那东西,没想到你们还留着艾草包,真是实在。”
苏敬之看着王大娘满意地提着米袋离开,心里暖烘烘的。他走到一个粮囤前,拿起一个艾草包,轻轻捏了捏,艾草的香味从指缝里钻出来。他想起父亲以前常说的话:“做买卖,赚的是钱,守的是心。百姓信你,才来买你的东西,要是丢了良心,再多的钱也留不住。”
没过几天,城里的张掌柜也来了。张掌柜开了家面馆,每天要从苏家粮仓买两袋面粉。他一进粮仓,就直奔放面粉的囤子,拿起一个艾草包闻了闻,笑着说:“苏东家,我就知道你这儿还得有这东西。我那面馆,客人就爱吃用你家面粉做的面条,说没有怪味儿,筋道。前几天有个客人说,别家面馆的面条有股子药味儿,不敢吃,我就更得在你这儿买了。”
苏敬之给张掌柜递了杯茶,说:“张掌柜,咱都是做吃食生意的,百姓的嘴最刁,一点不对味儿就尝得出来。我这儿用洋药,是为了防虫害,用艾草包,是为了让百姓吃得放心,两者都不能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掌柜点点头,接过伙计递来的面粉袋,掂量了掂量:“还是你想得周到。我听说别家粮仓都只用洋药,不用艾草包了,说省功夫,可我觉得,功夫省不得。你看我这面馆,每天起早贪黑揉面、煮面,要是偷一点懒,面条就不好吃,客人就不来了。做买卖,跟做人一样,得实在。”
日子一天天过去,夏天的热气越来越重,粮仓里的温度也渐渐升高。周福每天都要检查粮囤的温度,用洋行给的温度计测量,每囤的温度都在正常范围内,没有生虫的迹象。他还发现,来买粮的百姓比往年多了不少,都说苏家的粮吃着放心,有小时候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