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爷眼疾手快,腾出一只手去扶,可船晃得太厉害,他自己也踉跄了一下。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船尾的木筏子被浪头掀了一下,往船中间滑了过来。陈阿爷心里一动,大声对王婶说:“把孩子放到木筏子上!木筏子稳,不会晃!”
王婶愣了一下,赶紧抱着孩子往木筏子上放。木筏子虽然沉,但在浪里却出奇地稳,孩子躺在上面,哭声渐渐小了。陈阿爷趁机调整船桨的方向,借着浪的力气,一点点把船往岸边划。
又一个浪头拍过来,船头的橡皮救生圈被浪打飞了一个,红通通的,在浪里打了个转,就漂向了下游。陈阿爷看都没看,眼里只有对岸的方向。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把王婶和孩子送到对岸,至于救生圈,丢了就丢了,以后再想办法。
终于,船靠了岸。王婶抱着孩子,连声道谢,脚步不停地往镇上的大夫家跑。陈阿爷站在船边,看着她的背影,长长地舒了口气。风还在刮,浪还在拍,但他的心却定了下来。他弯腰把木筏子搬回船舱,用粗布盖好,又看了看船头剩下的两个橡皮救生圈,轻轻摇了摇头。
傍晚的时候,小李又来了,手里拿着个新的红色橡皮救生圈。“阿爷,上午丢的那个救生圈找到了,在下游的芦苇丛里,我给您换了个新的。”他把救生圈放在船头,看见船尾的木筏子,又忍不住说:“阿爷,您看今天这事,要是没有救生圈,多危险啊。那木筏子虽好,可毕竟沉,下次要是再遇到这种情况,还是用救生圈方便。”
陈阿爷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拿着个粗瓷碗,喝着碗里的凉茶。“今天这事,靠的是木筏子。”他放下碗,看着小李,“救生圈只能救一个人,要是今天王婶和孩子都落水了,一个救生圈够吗?这木筏子,能载两个人,遇到大水,能多救一个是一个,不能只顾自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李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把话咽了回去。他看着陈阿爷,看着船尾的木筏子,突然觉得,那两个沉乎乎的木筏子,比船头亮闪闪的橡皮救生圈,更让人心里踏实。
日子一天天过去,月牙渡的水依旧涨涨落落。陈阿爷的船,还是每天在河面上摆渡。船头的橡皮救生圈,他也用,遇到客人不小心差点落水,他会递过去一个,让客人套在身上。但船尾的木筏子,他依旧每天都搬出来,放在船尾,挨着自己的小板凳。
有次,镇上的记者来采访,问陈阿爷:“您为什么一直用这两个木筏子?现在都有橡皮救生圈了,又轻又方便。”
陈阿爷坐在船尾,手里摩挲着木筏子上的麻绳,笑着说:“救生圈救的是急,木筏子能载两个人。我摆渡这么多年,见过太多人在河里挣扎,能多救一个,就多救一个。这木筏子,是我爹传下来的,也是他的念想,我不能丢。”
记者把这句话记在本子上,又问:“那您觉得,是老物件好,还是新东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