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侯景的心也如同被放在文火上慢煎,越来越焦急。他担心的不仅仅是这座坚城,更是那悬在头顶上的利剑——各地勤王的援军!
他知道,各地的萧氏藩王和刺史们绝不会坐视不理,一旦他们汇集起来,从外线包围,自己就将陷入内外夹击的绝境!
更现实、更迫在眉睫的问题是——粮食!
由于大量无依无靠的贫民和投诚奴仆的加入,侯景的军队人数像吹气球一样膨胀,人吃马嚼,消耗的粮食数量惊人。之前攻占的东府城等几处粮仓,库存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眼看就要见底了。
手中没粮,心里发慌,这让他如何能不心急如焚?他仿佛已经听到了饥饿带来的不满和骚动在军营中蔓延。
比粮食问题更严重的,是士气的低落。时间一天天过去,攻城却毫无进展,曾经因“废奴”和抢劫而高涨的叛军士气,如同漏气的皮球,正在一点点瘪下去。烧杀抢掠带来的刺激是短暂的,而死亡和饥饿的阴影却是长久的。
就在这时,一个坏消息传来,如同雪上加霜——驻扎在京口大营的将领庄胜,是个彻头彻尾的墙头草。
他看到台城久攻不下,后勤供应越来越困难,本就摇摆不定的造反意志彻底动摇了。他和他手下的三万人马,之前在洗劫同泰寺时发了大财,如今只想保住性命和钱财,根本不愿再为前途未卜的叛军卖命。
于是,庄胜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弃守了战略要地京口,带着部队跑到丹阳附近的经山,占山为王,当起了逍遥自在的山大王!
侯景得知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怒,当场拔刀砍翻了面前的案几!“庄胜狗贼!安敢如此!” 他后背惊出了一身冷汗,幸亏发现得早,若是等淮南的汉军察觉京口空虚,趁机渡江南下,截断自己的退路,那可真就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彻底完蛋了!
他立刻做出应急部署:派大将刘淇率领三万叛军,火速抢占京口大营,封锁长江水道,严防汉军渡江。同时,派出手下大将侯子鉴,率领另一支部队前往经山剿灭庄胜这个叛徒,以儆效尤。
然而,侯子鉴此人,勇猛有余,智谋不足,是个典型的大老粗。经山那里地势复杂,丘陵起伏,竹林遮天蔽日,地形如同天然迷宫。
侯子鉴带着大军在里面转了两三天,非但没有找到庄胜一伙人的影子,自己反而好几次差点掉进沼泽里,损兵折将,灰头土脸。最后,他实在没办法,只能骂骂咧咧地带着部队,灰溜溜地撤回了建康,剿匪行动彻底失败。
局势,似乎正朝着对侯景越来越不利的方向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