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不能让他如此顺利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走下去……’ 祖珽眼中闪过一丝阴鸷。‘为了以防万一,看来……还需要像当初‘辅佐’高澄那样,给他也找些‘好玩的伴当’,分散他处理国事的精力才行……’ 一个为高洋量身打造的“腐蚀”计划,开始在他心中悄然酝酿。
就在这登基大典气氛最为热烈,鲜卑贵族们沉浸在美好憧憬中时,一个不合时宜的、如同钢铁般硬直的声音响了起来:
“陛下!今日乃登基大典,普天同庆之吉时,为何……不见太后娘娘凤驾亲临?!”
说话者,正是以耿直敢言着称的将领斛律光(字明月)。他此话一出,原本喧闹的场面瞬间像是被冻住了一般,变得鸦雀无声,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斛律光身上,然后又小心翼翼地瞟向祭台上面无表情的高洋。
一众鲜卑大臣心中叫苦不迭,暗骂斛律光没眼色:‘这个斛律明月,是真傻还是假傻?太后如今那般模样,挺着个大肚子,如何能来参加新皇登基典礼?她若来了,让陛下和我们这些臣子的脸往哪儿搁?这不是公然打皇室的脸吗?!’
高洋的目光骤然变得冰冷锐利,如同两把锥子,狠狠刺在斛律光的脸上,仿佛要将他看穿。场上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紧张。斛律光却毫无惧色,依旧挺直腰板站着。
沉默持续了数息,高洋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他脸上硬是挤出一丝看似宽容的笑意,摆了摆手,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明月今日怕是高兴,多饮了几杯,说的是醉话。来人,送斛律将军下去醒醒酒。”
两名殿前武士立刻上前,一左一“请”,将还想说什么的斛律光半扶半架地带离了现场。
这个小插曲虽然被强行压下,但如同一根细刺,扎在了某些人的心里。场面的气氛在经过短暂的凝滞後,很快又在有心人的带动下恢复了表面的热烈与和谐。
高洋端起金杯,小口地抿着杯中御酒,脸上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目光缓缓扫过台下每一张或狂热、或恭顺、或敬畏、或复杂的面孔,仿佛要将这些人此刻的神情深深印在脑海里。没有人知道,这位年仅十三岁的大齐新天子,此刻那平静的眼波之下,究竟在翻涌着怎样的心思与谋划。
这便是北齐天保元年,皇帝高洋登基的第一天。一个充满祥瑞、封赏、变革与隐忧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