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高洋再次抛出一项重大决策。他宣布,高澄时期颁布、意在规范律令、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特权的《麟趾格》即刻废止,命人重新制定更为“宽简”的《大齐律》,声称要一改高澄时期的“严刑峻法”,采用“宽仁”治国。此言一出,更是引得台下的鲜卑贵戚、勋臣们欢声雷动,激动不已!“宽简”、“宽容”,在他们听来,无异于解开了束缚在他们身上的枷锁,意味着他们的子孙后代又可以肆意妄为,享受更多的特权,而不用担心被严苛的律法追究!
然而,这还不够。高洋随即宣布了更为激进的措施:解散由高澄组建、以汉人勇士为主的“勇士营”,重新选拔组建完全由鲜卑人构成的“百保鲜卑”作为核心禁军。并且,正式推行全面的鲜卑化政策,明确规定:汉人不得担任五品以上的武职,军队中不能出任主将!
“陛下英明!!” “大齐万岁!!” 鲜卑武将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纷纷振臂高呼,声浪几乎要掀翻祭台的顶盖。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属于鲜卑人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
最后,高洋抛出了他登基后的第一个重大军事决策,他昂首挺胸,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宣布:“朕已决定,明年开春,将亲率晋阳虎贲及五镇戍卒,御驾亲征,北伐突厥,誓要扫清边患,扬我国威!”
小主,
打仗!而且是打相对较弱的突厥!这对于渴望军功和掠夺财富的鲜卑将领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只要不是去硬碰兵锋正盛的汉国,他们有着十足的信心和渴望。一时间,台下群情激昂,充满了对战争和财富的憧憬。
然而,在这片狂热的浪潮中,刚刚被升为侍中、看似风光无限的祖珽,却在一旁暗自皱紧了眉头。他仔细观察着高洋的一举一动,听着他一项项未经与自己详细商议便抛出的重大决策,心中警铃大作。这个年仅十三岁的少年天子,和他预想的完全不一样!他似乎极有主见,甚至可以说是……独断专行!
去晋阳掌控军队也好,放任甚至可能暗中推动那些损害太后娄昭君名誉的流言也好,包括现在彻底更改国家制度、推行全面鲜卑化、宣布御驾亲征也好……所有这些决定,高洋都未曾与他这个“首席谋士”深入商量过,更像是其早已谋划好的步骤。‘此子心思深沉,决断果敢,远超其兄高澄……’ 祖珽心中暗忖。
他敏锐地意识到,照高洋这么搞下去,短期内,通过满足鲜卑贵族的诉求,大齐的军心士气或许会为之一振,军力可能迅速恢复。
但长远来看,如此粗暴地打压汉人,激化胡汉矛盾,无异于饮鸩止渴。失去了汉人士大夫的治理和广大汉人百姓的支持,这个政权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在内忧外患中不断衰弱,内部离心离德,最终分崩离析;要么就彻底蜕变成一个如同历史上那些草原部落一样的政权,只知掠夺,不事生产,穷兵黩武,成为周边所有文明国度的噩梦。
若是第一种可能,那他祖珽作为汉国“绣衣卫”指挥使的潜伏任务,自然就算圆满完成了,可以风风光光地回归,向汉王刘璟有个完美的交代。
但若是演变成第二种可能……一个高度军事化、充满侵略性且没有退路的北齐,将成为汉国未来极其可怕和难缠的对手,两国之间必将陷入持续而惨烈的战争,到时候,局面就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