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朝会准备

如今这些拖着朝珠补服的王公旧臣,总要待日上三竿才缓缓踱入宫门。

这种朝会官员时序的松散化,实与逊清政权的双重困境密不可分。

一方面皇室连维持仪仗队的银钱都需东拼西凑,因此主动减少朝会次数和推后上朝时辰;

另一方面这推迟的1个时辰里,是这些前清遗老旧臣认定了逊清小朝廷根基飘摇的颓势,渐渐也生了懒惰之心。

因此两相合计,顺应皇室退位的变化。改变了朝会的次数和时间。

而身处皇宫的少年天子,凌霄的鸾驾也正在不停移动,在各个宫室间穿梭。

醇亲王载沣的小厮拿着锦盒跟在身后,盒子里装着厚厚的文件与许多的报纸。

经过太监的通报,载沣踏入钟粹宫。

正殿守门的太监连忙打起帘子。

殿内,隆裕太后正由宫女伺候着喝茶,见载沣进来,她示意宫女们退下。

"皇太后圣躬安!"载沣行礼后直入主题,"奴才带来了最新的消息。"

载沣从锦盒中取出一份《京报》,头版赫然是《内务府贪墨黑幕》的醒目标题,配着张模糊但触目惊心的库房照片。

小主,

隆裕太后接过报纸,指尖微微发抖:"这些报道..."

"奴才安排的。"

载沣压低声音,"现在民间舆论已经发酵,连民国政府的照会都提到了要介入内务府整顿。"

隆裕太后仔细翻看着报纸,突然抬眼:"袁世凯那边什么态度?"

"总统府秘书长昨日发出了相关照会文件。"载沣又从中取出一份公函。

"这是他们的意思——既要整顿追责,又不能动摇皇室根基,保障皇室稳定。"

隆裕太后思索片刻:"民国政府对内务府那些人...?又是如何考量?"

这份公函中也有所提及,从中可以看出袁世凯及其幕僚,希望先派一个代表与皇上太后进行独自沟通。

或许也可以由皇太后下一道请帖,请袁世凯进紫禁城与皇太后面谈。

便可以具体提出皇上太后的要求,看袁世凯方是如何接受或者妥协。

无论是以皇室的利益出发从中斡旋,尽量保下这些内务府官员,但一定要革职处理尽量追回钱财。

对于贪污的内务府官员绝不能任由袁世凯处理,至少要在皇太后您的斡旋下保住他们的性命。

并且内务府重新换上忠于皇室的清贵文臣。

可以妥协让袁世凯的民国政府有监督内务府财政审批用途的权利。

此次对内务府的处理一定要加强审计核查,防范以后再有贪污的可能。

但这审查权利,也不能任由民国政府一家独大,皇室也得在其中掌握一份权利。

内务府的人事任命一定要在皇室手中,必须保证皇室的话语权,能够在内务府上体现权利与威严。

阳光透过窗户,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隆裕太后沉思良久:"对内务府的整顿改革要循序渐进,除了借助袁世凯的霹雳手段,皇室要尽力安抚这些内务府官员。"

允许这些前清官员对民国政府进行一定的势力对抗。

切记不能引起这些前清官员对皇室生了嫌隙和芥蒂。

皇室绝技不能失去这些势力的支持,但在双方对抗中,失去一部分,哀家还是能够承受。

殿内,西洋座闹的滴答声表示着时间的流逝。

载沣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他整理好文件:"那内务府的改革方案..."

"按商定的计划进行。"隆裕太后坐下,端起茶盏,"先拿几个小的开刀,震慑那些老狐狸。具体的,朝会上再说。"

谨遵皇太后御旨。

大事敲定载沣告退。

载沣走出钟粹宫,阳光已完全驱散了晨雾。

他抬头便向养心殿的方向走去,知道今日的朝会将是决定性的。

那些散布在民间的舆论、民国政府的暗示、以及此刻在钟粹宫达成的密议,都将在几个时辰后迎来最终的较量。

小厮快步跟上,迈步向养心殿方向走去。

而凌霄与每一位太妃相见都是匆匆而过,但凌霄的态度都十分恭敬诚恳。

凌霄询问健康、饮食,言语间满是关切,虽然都是形式化的问题,但每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最后,凌霄回到钟粹宫。

此时隆裕皇太后早已做好各项准备。

在正殿内静候皇帝会合。

隆裕皇太后又向皇帝说起,在皇帝离开后接见了醇亲王。

两人就近来民国政府表态和民间曝光文章进行了一番分析。

醇亲王与皇太后两人互相通气,平衡民国政府及内务府之间的处理关系,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朝会。

随后,凌霄与皇太后二人一同乘坐鸾驾,前往养心殿。

清晨的雾气渐渐散去,金色的阳光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熠熠生辉。

随着通传声响起,少年天子与隆裕皇太后迈步走入养心殿,开始了这不同寻常的一天。